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低氧应激下甘肃鼢鼠脑和肝中抗氧化酶的表达及GPx1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关键词:甘肃鼢鼠;低氧;酶活性;mRNA表达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基因

  摘要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为我国特有营地下生活鼠类,由于地下洞道气体环境为典型的低氧、高二氧化碳,长期的进化使其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机制,成为研究低氧适应的理想动物。研究表明,当机体处于低氧环境时,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会导致活性氧自由基(R0S)的增多,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而抗氧化系统有清除自由基、维持氧化-抗氧化体系平衡等功能,是机体内重要的氧化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 GPx)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三大抗氧化酶系,其中,GPx亦属硒酶。有关地下鼠抗氧化系统在低氧适应中的机制研究还不是很充分。

本研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酶活,比较研究甘肃鼢鼠和SD大鼠在常氧、急性低氧和慢性低氧条件下脑和肝组织中SOD、CAT、GPx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SOD1、CAT、GPx1三种抗氧化酶的mRNA表达量;利用RT-PCR技术克隆甘肃鼢鼠GPx1基因cDNA序列,并根据Gengank、PDB、Pfam、ExPASy、MART、ConSurf等数据库信息,对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建模、结构比对、功能位点、系统进化树、选择压力等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此探讨抗氧化酶在机体低氧应激时的表达情况,及甘肃鼢鼠不同于其它地面鼠的抗氧化防御机制,为生物体的低氧适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SOD、CAT、G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

急性低氧条件下,脑中甘肃鼢鼠SOD、CAT活性和T-AOC均有不显著升高(P>0.05),G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下降但不显著(P>0.05),SD大鼠变化不明显;肝中甘肃鼢鼠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GPx活性和T-AOC升高但不显著(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SD大鼠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略有下降,其它变化不显著。慢性低氧条件下,脑中甘肃鼢鼠SOD、CAT、G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T-AOC和MDA变化不显著(P>0.05),SD大鼠G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其它变化不显著;肝中与急性低氧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急、慢性低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脑和肝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稳定总抗氧化能力,抑制MDA过量生成。与常氧组相比,慢性低氧组酶活性的升高较急性低氧组显著;甘肃鼢鼠酶活性的升高和MDA含量的降低较SD大鼠显著,其抗氧化系统对低氧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

三种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和SD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GPx活性极显著低于SD大鼠(P<0.001),CAT活性常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急、慢性低氧后,甘肃鼢鼠显著高于SD大鼠(P<0.05),T-AOC及MDA含量差异不显著。肝组织SOD活性常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慢性低氧组甘肃鼢鼠显著高于SD大鼠(P<0.05),CAT活性常氧组和急性低氧组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低氧组甘肃鼢鼠极显著低于SD大鼠(P<0.01),GPx活性极显著低于SD大鼠(P<0.001),T-AOC显著高于SD大鼠(P<0.05),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甘肃鼢鼠和SD大鼠抗氧化模式不同,脑中二者的抗氧化能力相当,肝脏中甘肃鼢鼠抗氧化能力远高于SD大鼠,甘肃鼢鼠抗氧化主要依靠SOD和CAT,GPx参与脑组织的抗氧化,SD大鼠脑和肝中GPx均发挥重要抗氧化作用。此外,虽然甘肃鼢鼠脑中GPx活性在急、慢性低氧中都显著升高,但活性极显著低于SD大鼠。

2.SOD1、CAT、GPx1 mRNA表达水平

急性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除脑中SOD1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D大鼠肝中CAT显著升高(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变化。慢性低氧条件下,脑中甘肃鼢鼠SOD1、CAT、GPx1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SD大鼠除GPx1显著升高(P<0.05)外,其他无显著变化;肝中甘肃鼢鼠和SD大鼠SOD1和CAT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GPx1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慢性低氧比急性低氧更能刺激抗氧化酶基因的转录,另外,低氧应激下甘肃鼢鼠抗氧化系统在mRNA表达量上亦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进一步比较甘肃鼢鼠和SD大鼠mRNA表达水平,甘肃鼢鼠脑和肝中SOD1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SD大鼠(P<0.001),CAT和GPx1极显著低于SD大鼠(P<0.001),说明SOD是甘肃鼢鼠体内抗氧化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

3. GPx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甘肃鼢鼠GPx1基因全长序列长度780bp,包含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AA),ORF长度606bp,编码201个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密码子TGA位于氨基酸序列第47位,mRNA链中检索到I型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元件(SECIS)。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哺乳动物中甘肃鼢鼠GPx1基因序列与盲鼹形鼠相似度最高。

甘肃鼢鼠GPx1蛋白一级序列中负电荷氨基酸22个,正电荷氨基酸23个,相对分子质量22.3KD,理论等电点 pI=7.67,分子式C997H1556N278O286S8Se1,为不稳定蛋白。二级结构以螺旋(Helix)、折叠(Strand)、环(Loop)为主要元件,构成混合型(mixed)结构,无信号肽及跨膜区,无二硫键。三级结构显示GPx1蛋白由四组结构相似的亚单位构成。

对二级结构的功能域和功能位点分析发现,甘肃鼢鼠GPx1氨基酸序列第14-128位氨基酸残基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功能域,第35-50位为活性位点,第72-79位为保守位点,该序列还包含AhpC-TSA家族蛋白、ENT、GAS2等结构域。另外,GPx1蛋白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家族匹配度极高,二者同属硒酶,提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一致。

蛋白进化分析表明,甘肃鼢鼠GPx1基因主要经历纯化选择,保守性较强,但又存在功能分化和正选择位点。其中,地下鼠和地面鼠间存在显著的功能分化,后验率超过0.98(QK>0.98)的氨基酸功能分化决定位点有4个,分别是2 Cys、10 Gly、158 Ile和199 Gly;另外,通过位点模型检验和贝叶斯法,预测出4个可能受正选择压力作用的氨基酸位点,分别是129 Glu,147 Phe,199 Gly,200 Ser。这些位点可能解释甘肃鼢鼠抗氧化酶基因对地下生活的适应性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