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 艺友制

B. 小先生制

C. 学徒制

D. 实习制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

2.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

A.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 外在教育目的论

C. 教育准备生活说

D. 教育适应生活说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准备生活说是由斯宾塞提出的,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因此,他要求必须教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反对古典主义教育,反映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就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教育适应生活说与教育准备生活说不同,认为学校教育应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3. 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

A. 文雅教育

B. 文体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军体教育

【答案】D

【解析】斯巴达实行专制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经常与其他城邦发生战斗,形成了以体育和军

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

A. 学会关心

B. 学会生存

C. 学会创造

D. 学会交往

【答案】B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21世纪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共存的思想对现代教育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 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四个支柱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教育思想,它对现代人的素质做了一个明确的界定。

5. 下列哪所学校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 ( )

A. 湖南自修大学

B. 鲁迅艺术学院

C. 平民女学

D. 农民运动讲习所

【答案】B

6.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

A.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 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 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答案】D

【解析】从作用的方向上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属于

正向的显性功能; 但导致学生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属于负向隐性功能。因此,答案选D 。

7.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A. 重视道德教育

B. 重视文史教育

C. 轻视礼乐教育

D. 轻视科技教育

【答案】C

【解析】墨家和儒家都比较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史教育,而科学技术教育是墨家教育内容最有特色的方,但是墨家主张“非乐”,认为儒家思想“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墨家认为儒家的乐教,不仅靡费人力财力,而且消磨人的意志,于社会无补,主张“非乐”,因此反对音乐文化和一切文娱活动,忽视音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A 项和B 项是儒家和墨家的共同之处;墨家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因此D 项说法是错误的。

8.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 批判教育学

【答案】A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 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

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9. 与韩愈的“文以载道”相呼应,共同推动古文运动的开展的是( )

A. 欧阳修

B. 白居易

C. 柳宗元

D. 陈子昂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