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810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种情况中,应采用异步传输方式的是( )。 A. 接口与打印机交换信息
接口交换信息 B.CPU 与存储器交换信息 C.CPU 与
【答案】A
2. 常用的虚拟存储系统由( )两级存储器组成,其中辅存是大容量的磁表面存储器。
A. 主存-辅存
B. cache-辅存
C. 主存-cache
D. 通用寄存器-主存
【答案】A
3. 下面关于RISC 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RISC 技术后,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又恢复到早期的比较简单的情况
B. 为实现兼容,新设计的RISC 是从原来的CISC 系统的指令系统中挑选一部分实现的
C.RISC 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指令数
D.RISC 设有乘、除法指令和浮点运算指令
【答案】C
4. 一张CD —ROM 光盘的存储容量可达( )MB , 相当于( )多张1.44MB 的3.5英寸软盘。
A.400, 600
B. 600, 400
C.200, 400
D.400, 200
【答案】B
D.CPU 与PCI 总线交换信息
5. 某计算机的指令流水线由4个功能段组成,指令流经各功能段的时间(忽略各功能段之间的缓存时间)分别为90ns 、80ns 、70ns 和60ns ,则该计算机的CPU 时钟周期至少是( )。
A.90ns
B.80ns
C.70ns
D.60ns
【答案】A
【解析】对于各功能段执行时间不同的指令流水线,计算机的CPU 时钟周期应当以最长的功能段执行时间为准。
6. 在机器数中,( )的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 原码
B. 补码
C. 反码
D. 原码和反码
【答案】B
7. 已知两个长度分别为m 和n 的升序链表,若将它们合并为一个长度为m+n的降序链表,则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 ) A. B. C. D.
【答案】D
m 和n 是两个升序链表长度分别为m 和m 在合并过程中最坏的情况是两个链表中的【解析】
元素依次进行比较,比较的次数是m 和n 中的最大值。
8. 在系统总线的数据线上,不可能传输的是( )。
A. 指令
B. 操作数
C. 握手(应答)信号
D. 中断类型号型号
【答案】C
【解析】握手(应答)信号属于通信联络控制信号应该在通信总线上传输,不可能在数据总线上传输。而指令、操作数和中断类型码都可以在数据线上传输。
9. 以下关于超线程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超线程技术可以把一个物理内核模拟成两个逻辑核心,降低处理部件的空闲时间。
B. 相对而言,超线程处理机比多核处理机具有更低的成本。
C. 超线程技术可以和多核技术同时应用。
D. 超线程技术是一种指令级并行技术。
【答案】D
【解析】超线程技术是同时多线程技术在英特尔处理机上的具体实现。
10.下列选项中,不会引起指令流水线阻塞的是( )。
A. 数据旁路(转发)
B. 数据相关
C. 条件转移
D. 资源冲突
【答案】A
【解析】由于采用流水线方式,相邻或相近的两条指令可能会因为存在某种关联,后一条指令不能按照原指定的时钟周期运行,从而使流水线断流。有三种相关可能引起指令流水线阻塞:
①结构相关,又称资源相关;
②数据相关;
③控制相关,又称指令相关,主要由转移指令引起。
11.本地用户通过键盘登录系统时,首先获得的键盘输入信息的程序是( )。
A. 命令解释程序
B. 中断处理程序
C. 系统调用服务程序
D. 用户登录程序
【答案】B
【解析】外部设备在与计算机连接时有多种方式,中断技术就是一种常用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处理机中断信号线,外部设备在需要服务的时候将该线设置为有效,计算机若同意接受中断则会停止当前进程的运行,转而服务发出中断的物理设备(注意与陷阱,即软中断有区别),那么对不同外部设备进行服务的程序代码是不同的,如何找到这些代码呢? 这就要借助中断向量,中断向量一般是由硬件根据中断的类型(不同外设不同)计算所得,或计算机系统在开机配置时所配置的。处理机取得中断向量,其实就是一个物理地址,该地址下存放的是为此中断服务的代码的起始地址。所以,当键盘按下的时候,键盘控制器获得该操作动作,先将键盘扫描码读入键盘缓冲区,再向处理机发出键盘中断,适当的时候(一条指令的末尾或一条原语结束)处理机会响应中断,调用指定服务程序将键盘缓冲区中的键盘扫描码输入到登录进程中去。如此,最先响应键盘的必然是中断处理程序。本题中,像命令解释器(例如cmd 窗口)、系统调用服务和用户登录程序都在中断处理程序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