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58材料科学基础(一)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应扩散
【答案】反应扩散是通过扩散而形成新相的过程。即在固态扩散的过程中,如果渗入元素在金属中溶解度有限,随着扩散原子增多,当渗入原子的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则形成不同于原相的固溶体或中间相,从而使金属表层分为出现新相和不出现新相的两层的过程。
2. 成分过冷
【答案】成分过冷是指合金溶液在凝固时,理论凝固温度不变,过冷度完全取决于溶质成分的分布的现象。
3. 非稳态扩散
【答案】非稳态扩散是指在扩散过程中任何一点的浓度都随时间不同而变化的扩散。
4. 致密度
【答案】致密度是表示晶胞中原子所占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是衡量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参数,致密度越大,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晶体结构越致密。
5. 扩展位错
【答案】一个全位错分解为2个Shockley 不全位错,这样的2个Shockley 位错一起被称为扩展位错。
6. 全位错与不全位错
【答案】全位错是指柏氏矢量等于晶体点阵矢量的位错;不全位错是指柏氏矢量不等于晶体点阵矢量的位错。
二、简答题
7. 在简单立方晶体的(100)面上有一个b=a[001]的螺位错。如果它(a )被(001)面上b=a[010]的刃位错交割;(b )被(001)面上b=a[001]的螺位错交割。试问在这两种情形下每个位错上会形成割阶还是弯折?
【答案】交割后的情况如图所示。
图
8. 对Cu-Ni 合金什么成分硬度最高?硬度最高的合金流动性如何?为什么?如果两个形状相同的铜镍合金铸件,一个含镍90%、一个含镍50%, 铸后自然冷却,哪一个合金产生的偏析大?为什么?
【答案】(1)含50%~60%Ni的合金硬度最高。
(2)由于结晶间隔最大,因此硬度最高的合金流动性不好。
(3)含镍50%的合金铸件在铸后自然冷却,铸件的偏析较为严重,因为它的成分间隔大,会造成较大的枝晶偏析。
9. 分析层错能对金属热塑性变形的影响。
【答案】(1)高层错能金属热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回复软化;
(2)低层错能金属热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再结晶软化,其应力-应变曲线有不同特点。
10.晶体的微观对称元素有平移轴、螺旋轴和滑移面三类,请问轴滑动面a 具体表示什么对称操作?
【答案】轴滑动面a 表示沿a 轴方向平移对应轴一半a/2,后又反演而得到重复的滑移机制。
11.叙述你所熟悉的某一类材料的凝固过程。
【答案】金属材料在凝固过程后通常得到结晶体,因此金属材料的凝固过程也称结晶过程。 金属的结晶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形核和形核后的长大阶段。
金属的形核通常在金属恪体中的小尺寸有序原子集团(晶胚)基础上,通过原子扩散而形成能够稳定长大的晶核,即纯金属的形核过程一般需要满足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而合金的形核还要一定的成分条件。
金属形核后的长大通常需要一个较小的过冷度,原子向晶核扩散而长大,在长大过程中结晶界面是粗糙界面,因此金属长大速度一般很快,而结晶界面结构、温度梯度和结晶速度会影响到长大后的晶粒形状和大小,对于合金通常还会造成合金结晶后出现成分偏析等问题。
12.何为成分过冷?它对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貌有何影响?
【答案】(1)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凝固温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