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716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语
【答案】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基本特征
①意义完整; ②结构定型; ③风格典雅; ④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2)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寓言; ②历史故事; ③诗文语句; ④口头俗语。
(3)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小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后来,“明目张胆”的感情色彩完全变了,用来指公开地大胆地干坏事。
2.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他”。
3.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4.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5. 调类
【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
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6. 声母
【答案】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称作“零声母”。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gudng" (光)中的ngo 车甫音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7. 定语
【答案】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成分。能够充当定语的词主要是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例如“我们的国家”,定语“我们”修饰中心语“国家”。
8. 轻声
【答案】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例如“妈妈”、“桃子”、“里头”、“坐下”中的“妈、子、头、下”都读轻声。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主要表现在音长变短。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二、分析题
9. 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并分析音节结构
【答案】
10.辨析以下两组例子中各个句子在语义或表达(语用)功能上的区别。
(1)a. 你想喝点什么?
b. 你想喝点什么吗?
【答案】①从语义来说,“你想喝点什么? ”的句子焦点是“什么”,即询问对方所要喝的类型,而“你想喝点什么吗? ”的句子焦点在语气词“吗”上,即询问对方是否要喝东西。
②从表达功能来说,“你想喝点什么? ”是一般疑问句,被询问的一方只需要直接回答; 而“你想喝点什么吗? ”是是非问句,存在是非选择关系,被询问者要先选择,再回答。
(2)a. 人来了。
b. 来人了。
答:①从语义来说,“人来了”中“人”是特指,是说话双方都知道来人的身份。而“来人了”中“人”的对象指代不明,是泛指,即来人的身份是不明的。
②从语用来说,“人来了”说明说话人对来的人是有准备的,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已知的。
“来人了”说明说话人事先不知道谁要来,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未知的,是出乎说话人意料的。
11.汉语语序灵活还是不灵活? 请结合下列语句的分析进行说明。
(1)我吃饺子。
(2)饺子我吃。
(3)我饺子吃。
(4)一锅饺子能吃五个人。
(5)吃饺子,我。
(6)饺子吃,我。
(7)吃我饺子。
【答案】(1)汉语的语序不灵活
汉语的语序是不灵活的,语序是汉语的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是不能随意变换语序的。
(2)例句分析
例句中,句(1)是汉语“主+谓+宾”的正常语序,其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饺子”是“宾语伙句(2)将主语和谓语置于宾语之后,仍然可以表达“我吃饺子”的意思; 句(3)语序不对,不能将宾语放于谓语之前; 句(4)的结构是“主+谓+宾”,“能吃五个人”表示结果; 句(5)主语“我”置于谓语后面,表示强调要吃的是“饺子”; 句(6)语序不对,宾语不能位于谓语之前; 句(7)是动宾结构,其中“我饺子”是省略了“的”的定中结构。
对上述的例句进行词序分析后,可以观察出,汉语中词序是一个很关键的语法手段,即在汉语中词序的不同就会引起意义的变化,在汉语中词序是不能随意变动,每个句子成分都有自己的位置,按照相应的词序规则组合出不同的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