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数据结构(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应用题

1. 假定有下列,

矩阵(n 为奇数)

如果用一维数组B 按行主次序存储A 的非零元素,问: (1)A 中非零元素的行下标与列下标的关系; (2)给出A 中非零元素的下标位在B 中的位置公式。

【答案】(1)主对角线上元素的坐标是i=j,副对角线上元素的坐标i 和j 有所以A 中非零元素的行下标和列下标的关系是

的关系,

与B 中的下标R 的关系;

给出利用的下标

(3)假定矩阵中每个元素占一个存储单元且B 的起始地址为

(2)非零元素分布在两条主、副对角线上,除对角线相交处一个元素(下称“中心元素”)外,其余每行都有两个元素。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在向量B 中存储的下标

副对角线上的元素,在中心元素前,在向量B

中存储的下标是

在中心元素后,其下标如下:

(3)在B 中的位置如下:

2. 给出一组关键字:29,18,25,47,58,12,51,10,分别写出按下列各种排序方法进行排序时的变化过程:

(1)归并排序,每归并一次书写一个次序。 (2)快速排序,每划分一次书写一个次序。

(3)堆排序,先建成一个堆,然后每从堆顶取下一个元素后,将堆调整一次。 【答案】(1)2—路归并第一趟:18,29,25,47,12,58,10,51: 第二趟:18,25,29, 47,10,12,51,58;

第三趟:10,12,18,25,29,47,51,58

(2)快速排序第一趟:10,18,25,12,29,58,51,47; 第二趟:10,18,25,12,29,47,51,88; 第三趟:10,12,18,25,29,47,51,88 (3)堆排序

建大堆:58,47,51,29,18,12,25,10; ①51,47,25,29,18,12,10,58; ②47,29,25,10,18,12,51,58; ③29,18,25,10,12,47,51,58; ④25,18,12,10,29,47,51,58; ⑤18,10,12,25,29, 47,51,58; ⑥12,10,18,25,29,47,51,58; ⑦10,12,18,25,29, 47,51,58

3. 三个进程P1、P2, P3互斥使用一个包含N P1每次用produce (N >0)个单元的缓冲区。( )生成一个正整数并用put ( )送入缓冲区某一空单元中;P2每次用getodd ( )从该缓冲区中取出一个奇数并用countodd ( )统计奇数个数;P3每次用geteven ( )从该缓冲区中取出一个偶数并用counteven ( )统计偶数个数。请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这三个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活动,并说明所定义信号量的含义。要求用伪代码描述。

【答案】定义信号量S1控制P1与P2之间的同步;S2控制P1与P3之间的同步;empty 控制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同步;mutex 控制进程间互斥使用缓冲区,程序如下:

4.

已知一个整数序列

其中

则称x 为A 的主元素。

例如

若存在

则称5为主元素;

又如

则A 中没有主元素。假设A 中的n 个元素保存在一个一维数组中,请设计一个

尽可能高效的算法,找出A 的主元素。若存在主元素,则输出该元素;否则输出-1。要求:

(1)给出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 (2)根据设计思想,采用C 或【答案】

(1)算法的策略是从前向后扫描数组元素,标记出一个可能成为主元素的元素Num 。然后重新计数,确认Num 是否是主元素。

算法可分为以下两步:

①选取候选的主元素:依次扫描所给数组中的每个整数,将第一个遇到的整数Num 保存到c 中,记录Num 的出现次数为1; 若遇到的下一个整数仍等于Num ,则计数加1否则计数减1; 当计数减到0时,将遇到的下一个整数保存到c 中,计数重新记为1,开始新一轮计数,即从当前位置开始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扫描完全部数组元素。

②判断c 中元素是否是真正的主元素,再次扫描该数组,统计c 中元素出现的次数,若大于则为主元素;否则,序列中不存在主元素。

(2)算法实现如下:

用来保存候选主元素,count 用来计数

设置A [0]为候选主元素

查找候选主元素

为A 中的候选主元素计数

处理不是候选主元素的情况

更换候选主元素

或Java 语言描述算法,关键之处给出注释。

(3)说明你所设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