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大学师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关系。
【答案】(1)德育、智育、体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
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它在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2)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关系
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其中三个部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间不可分割。其次,各育问不能相互代替。在处理各育之间的关系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 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德育、智育、体育是相对独立的,缺一不可,不能互相替代,每一育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个体发展的价值都是不同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互为目的和手段,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德育对其他各方面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认识基础。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2. 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答案】(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可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有:
①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
②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2)知识中心课程流派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①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其主要特点:a. 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b. 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组织。
②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其
主要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3. 简述古代阿拉伯教育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教育的影响。
【答案】(1)阿拉伯人在7世纪兴起之初,其文化教育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在历史上比较短的时间里,他们竟然后来居上,建立起“一种融合了犹太文化、希腊一罗马文化和波斯一美索不
,使自己在文化科学的成就上达到了引人注目的高峰。这在很大程度达米亚文化传统的混合文明”
上得益于阿拉伯国家的许多哈利发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朗的文化教育政策。他们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因此,阿拉伯人就能在继承东、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与教育。
(2)阿拉伯的教育具有尊师重教、教育机会比较均等、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和多方筹集教育资金以保证发展教育的物质条件等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与他们的文教政策有机联系着的。
(3)阿拉伯人由于教育政策开明,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对后世影响非常大。阿拉伯的伟大数学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代数,他编写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于12世纪传到西欧,一直到16世纪还是大学使用的教材。通过他的著作,西方还懂得了使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在天文学、医学、哲学和文学方面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化学家和医生拉齐斯、医生伊本·西那等的许多著作解决了广泛的医学问题; 哲学家伊本·拉西德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所作的注释、提示和摘要在西方流传了几个世纪,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拉伯的学校也因教学内容充实吸引了许多西欧青年,使他们的思想受到影响,这对西欧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4. 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1)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他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实质上是对脱离JL 童而由成人决定的、外在的、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的纠正。
(2)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3)杜威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那就是引导新生一代适应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答案】(1)内在效度的含义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
(2)外在效度的含义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
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外在效度可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3)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例如,霍桑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等对教育实验的效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6. 简述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答案】斯宾塞是19世纪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教育论》中。具体内容包括:
(1)论教育目的与课程
①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针对古典主义者对古典学科价值的辩解,斯宾塞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某些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比较的尺度就是生产、生活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②他根据人类完满生活的需要,按照知识价值的顺序,把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部分: a. 生理学和解剖学。这是关于阐述和健康规律,以便直接保全自己的学科。
b. 语言、文学、算术、逻辑学、几何学、力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这些与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直接相关的学科。它们能使人获得谋生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对发展政党、建设国家起作用。
c. 心理学和教育学。这是父母履行职责必须掌握的知识。
d. 历史学。这是为“履行公民的职责”必备的知识。
自然、文化和艺术。这些事“为了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做准备”的科目,如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
(2)教学原则与方法
斯宾塞认为,教学应该遵循心理规律。据此,他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
①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
②儿童所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
③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
④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⑤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重视实物教学。
7.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提出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①在儿童的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