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是对各种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和结构所作的纲要式的描述。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框架,它从宏观上把握了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 它也是一种活动程序,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用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按照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区分来命名的,如讲授、谈话、演示、练习、讨论、实习等,都体现一种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来代替。
(3)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教学方法侧重于实践,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因此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2. 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体理由如下:
(1)课程是受教育者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的。
(2)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学进程的规范。
3.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体理由如下:
(1)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力一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 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把教学等同十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2)题中的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
4. 人是教育的产物。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人是教育的产物”是一种外烁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二、简答题
5.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答案】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其“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
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心动力。而且,“心、脑、手”这三种基本能力的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各自的规律性,“支配每种才能发展的规律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
在这方面,裴斯泰洛齐从应使学生在道德、知识、身体和劳动技能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主张在初等学校教育阶段,应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同时,裴斯泰洛齐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认为如果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依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则必定能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3)以教学程序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协调为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是裴斯泰洛齐毕生都在探讨的重要课题。他认为,要使教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学化,首要的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从清晰的表象到确定无误的概念。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依循这三个阶段进行的。他说:“教学首先把混乱、
模糊的感觉印象一个一个地呈现到我们的面前,然后把这些孤立的感觉印象以变化的姿式放到我们眼前,最后把它们跟我们早先己有的整个系统组合起来。清晰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裴斯泰洛齐主张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调动儿童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认识到人的理智中的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诚然,由于时代的限制,裴斯泰洛齐对人的心理的理解还不是真正科学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唯心论缺陷,但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毕竟不仅成为他自己关于人的和谐发展论、要素教育论、简化的教学方法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对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教育心理学化之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6. 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答案】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干扰较小的环境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涉及掌握一定方法排除学习干扰,使精力能有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7. 概述近代康有为变法主张中的教育思想。
【答案】康有为是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维新变法中提出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学校普遍开设后,再废科举; ②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为了更快更有效地学习西学,他还提出了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等建议。
作为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的上述建议直接影响了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通过这些变法主张,可以看出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
康有为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愿望源于对教育作用的认识。在维新运动中,他无论上书还是呈拆,都常将兴学育才作为维新救国的基本保障加以强调。他从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要解决亡国灭种的危机,根本之策在教民,变法的起点在于“开民智”。变科举,兴学校,是康有为反复强调的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改革传统教育的重要主张。
(2)关于“变科举、兴学校”、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思想
“变科举、兴学校”是康有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以他为首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文教领域实行变法维新的基本思想。康有为认为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不研究现实,不研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