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876美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
【答案】(1)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艺术教育与美育是教育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联系又存在区别。
①艺术教育与美育的联系
美育与艺术教育有着最密切的联系,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在历史上,最初的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而且至今艺术教育还是美育的核心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由于艺术具有审美娱乐、审美认识、审美教育等独特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艺术中的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对提高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②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区别
a. 二者内涵不同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审美教育不一定涉及艺术技巧的培养,即便涉及对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其目的也是为了形成、完善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健康的人格。
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艺术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艺术技巧的教育,并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与创造力为主。
b. 二者所拥有的教育手段不同
艺术教育主要以艺术作品为教育手段,而审美教育除了艺术作品之外,还要以广泛的审美活动为教育手段。所以,审美教育是不等同于艺术教育的。若把单纯艺术技巧的训练等同于艺术教育或美育,就会干扰、阻碍审美教育的开展。
(2)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日标与美育的任务和目标根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的人格等。
2. 简述自然物与人的生活的联系。
【答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自然物都是人的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自然美的领域一旦扩大到植物的范围,植物本身所具有的那些极为丰富的形式特征,促进了人们对许多形式规律的掌握。自然物与人的生活的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
(1)山水成为美的对象
①中国山水诗画
a. 秦汉都是以人物画为主,到了魏晋南北朝山水画逐渐发展,但多为人物画背景。
b. 东晋、南朝时,山水画才开始成为独立画种。南朝时宗炳著有《画山水序》,王微著有《叙画》,都是专门总结山水画的经验。
c. 山水诗山水诗比山水画出现可能更甲一些,如魏曹操《观沧海》。
d. 山水诗画兴起的社会原因
第一,当时诗人画家主要是文人墨士或士大夫,有些是对现实生活不满,到自然中寻求慰藉。 第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愈来愈向多方面发展。
第三,自然事物愈来愈多地成为人的审美对象,从动物、植物,扩展到山水等方面,这也是人类审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西方
十七世纪荷兰才出现独立的山水画,产生了一批风景画家。
a. 这批画家对自然发生兴味的社会原因
当时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奴役获得独立,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对那些为天主教堂服务的圣像画失去兴趣,因此产生了许多表现人和自然美的绘画。
b. 代表性的风景画家
第一,雷斯达尔,其作品如《埃克河边的磨坊》,气魄雄伟,气势磅礴,色彩纯朴、深沉; 第二,霍贝玛常画乡村中平常的景物,颇有田园诗趣,如《并木林道》景色秀丽、舒展; 第三,伦勃朗风景画也很好,色彩浑厚、纯朴。
③十九世纪在法国也出现了许多风景画家
a. 巴比松画派。
b. 法国风景画家柯罗不仅画宁静的风景,还画一些崇高的自然现象。
c. 意义:自然美的领域更扩大了,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2)人类与自然有着密切联系
①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愈来愈扩大。
②人类与自然联系扩大的具体表现
a. 自然作为物质生活的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
b. 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③自然美的根源:离不开社会和生活的客观联系,离不开人。
3. 简述艺术品的层次活动。
【答案】(1)两个层次代表:黑格尔“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层次; 苏珊·朗格“表现形式”和“意味”两个层次。
(2)三个层次代表:桑塔纳分“材料”“形式”“表现”三个层次; 杜夫海纳“艺术质料”“主题”“表现性”三个层次; 中国古代王弼分“言”“象”“意”三个层次。
按三个层次来说,我们分“材料层”“形式层”“意蕴层”。
①其中材料层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
②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
③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
4. 简述美育的特点。
【答案】(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
(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
(3)使人小得小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
(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
(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5. 列举并简要说明美学史上几种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
【答案】(1)模仿说
模仿说是古希腊时人们对艺术的普遍认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都提出模仿说。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2)表现说
表现说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认为艺术以表现创作主体的情感为主要内容。
(3)有意味的形式说
20世纪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在视觉艺术中,是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隐藏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这样,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4)符号说
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
6. 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1)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3)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