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具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答案】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具有以下突出的特征:

(1)环节多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开展贸易,必然涉及关税、检疫等问题。因此,相应的物流活动也必然增加报关、保税货物物流管理、进出日检验检疫等环节,这些环节是国内物流所没有的。

(2)周期长

与国内货物运输相比,国际货物运输路线要长得多,运输费用也因此在进出口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国际物流中,除了小部分价值非常高或者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的商品,如精密零部件、鲜活商品等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临近国家之间的部分商品采用铁路、公路、管道运输的方式之外,绝大部分商品采用海洋运输的方式。海洋运输速度慢的特点是导致国际物流周期长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通信传输延迟、资金融通需要、特殊包装要求、海关清关手续等都是造成国际物流周期长的重要原因。

(3)更复杂

由于各国之间的物流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国际物流比国内物流更为复杂。

不同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的有效运行中断,可能山于对方一国家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的整体效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由于不同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严重不平衡,使得国际物流的信息系统建立更为困难。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标准不一样,使得物流作业环节难以有效衔接,影响物流设施、设备的工作效率。在物流管制方面,不同国家适用的法律规定不同,也使得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远高于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

(4)风险大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风险

罢工、战争、恐怖活动等都可能给国际物流活动带来较大的风险和影响,导致国际物流管理特别是全球供应链管理难度的增大。

②经济风险

从事国际物流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资金流动,因此,在国际物流中,汇率、利率的变化都可能引发风险。

③自然风险

在国际物流中,由于环节多、周期长,可能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如暴雨、台风等的风险增加。

2. 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应从何入手呢?

【答案】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绿色物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物流环节的绿色化

①绿色运输

运输过程中的尾气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绿色运输的具体措施包括:a. 使用清洁能源的运输工具或排放标准要求严格的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 b. 对工厂、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规划,缩短运输路线,实现节能降污的目标:c. 积极使用第三方物流,提高车辆装载率; d. 加强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避免在运输易燃易爆品、化学品等危险原材料或产品的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爆炸、泄漏等事故的发生等。

②绿色存货管理

在仓库建设前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避免仓库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易燃易爆品仓库不应设在居民区,有害物品仓库不应设在重要水源地附近。在仓储过程中,妥善对货物品质进行保护,防止有害物质对货物的污染。对危险品的仓储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危险品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对环境造成污染。

③绿色装卸搬运

积极采用节能降耗的装卸搬运设备,合理设计装卸搬运的路径。积极采用托盘、集装箱既是提高装卸搬运效率的重要手段,又是绿色装卸搬运的重要体现,可以减少对包装物的消耗,减少货物的损失,降低货物损毁、泄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④绿色配送

通过有效地配置配送车辆,合理规划配送中心及配送路线,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等手段,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量的目的。例如,积极开展夜间配送,可以避免白天的交通堵塞,节省燃料,降低排放量。

⑤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应符合以下特性:包装材料节省,利用率高,不出现过剩包装; 包装过程节约能源; 包装材料环保,对产品和人体不构成危害; 包装物易于回收和再循环使用; 包装材料在自然界容易降解等。

⑥绿色流通加工

积极提高流通加工的比例,通过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集中的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便于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在流通加工过程中,要优先选择能耗小、污染少的加工设备,加强对流通)加工人员的合理组织和有效管理,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2)回收物流的积极开展

对于使用过的废旧物品中的再生资源,如果废弃不用,不但白白形成浪费,而且对自然环境构成很大的压力。而积极开展回收物流,则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缓解对稀缺资源所构成的巨大的供应压力,对环境的排放量也大大减少。

(3)废弃物流的合理组织

对于废旧物品中基本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部分,如果不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任由其排放到环境中,将严重污染环境,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组织废弃物流,可以使废弃物的排放更加科学、合理,达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简述ECR 战略和QR 战略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

【答案】(1)QR 战略与ECR 战略的区别

QR 战略与ECR 战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针对对象小同

ECR 战略的适用范围为功能性产品,食品及日用杂货本身是功能性产品的典型代表:而QR 战略的适用范围为创新性产品,纺织品与服装是创新性产品的典型代表。

②关注重点不同

ECR 战略的核心是消除浪费,节约物流费用; 而QR 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对复杂多变的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努力缩短订货提前期。尽管QR 战略的实施由于订货提前期的缩短和商品周转速度的下降导致库存费用的节约,但市场响应速度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而物流费用节约则可以说是实施QR 战略所带来的副产品。

③对联合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小同

在QR 战略中,联合产品开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策略。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密切合作,这种合作的范围很广泛,包括零售企业将顾客需求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的开发部门,也包括零售企业直接参与新产品的开发过程,还包括零售企业积极组织与配合新产品的试销。联合产品开发有助于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开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在ECR 战略中,联合产品开发则未被重视。

(2)QR 战略与ECR 战略的联系

QR 战略与ECR 战略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面临相似的外部环境

这两种战略的形成都是由于所在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市场发展空间的限制,交易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于QR 战略所针对的纺织品与服装业而言,由于受到外国产品的冲击而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受阻; 对于ECR 战略所针对的食品及日用杂货业而言,则由于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发展速度趋缓。而无论哪一个行业,市场交易的权力结构都朝着有利于零售商的方向发展。

②具有相同的理念

这两种战略都非常强调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渗透着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都旨在解决生产企业与分销企业或零售企业之间的恶劣关系,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③运用相似的技术

这两种战略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优化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作用,以条形码、扫描、销售时点、电子数据交换、Internet 等信息技术为基础,使用计算机辅助订货、连续补货计划、预先发货通知、供货方管理库存、品类管理、店铺货架空间管理等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