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学(医学高级)题库>消化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46岁,与朋友聚餐后次日水样腹泻(6~8次/d),伴下腹痉挛性疼痛,2d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38.9℃),在当地县医院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109/L,粪常规:WBC及RBC满视野,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即静脉给予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5d后出现黏液血便(8~12次/d),伴腹胀,仍然发热,体温最高达39.5℃。

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当诊断为()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暑湿感冒。 时行感冒。 表寒兼里热。 芦根与淡竹叶具有的共同功效是() 止呕。 利尿。 止咳。 凉血。 发汗。 川崎病皮疹特点为()。 热退后出现皮疹。 皮疹痒剧。 面部和四肢较多。 皮疹持续3d后自行消退。 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和细小鳞屑。 痢疾初起,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其治疗宜用() A.藿香正气散。 B.芍药汤。 C.荆防败毒散。 D.白头翁汤。 E.葛根芩连汤。 IL-2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发热。 贫血。 淋巴细胞减少。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流感样症状。 患者女,46岁,与朋友聚餐后次日水样腹泻(6~8次/d),伴下腹痉挛性疼痛,2d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38.9℃),在当地县医院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109/L,粪常规:WBC及RBC满视野,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即静脉给予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5d后出现黏液血便(8~12次/d),伴腹胀,仍然发热,体温最高达39.5℃。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