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_____。
【答案】杭州
【解析】大运河山隋场帝于大业元年修建,至大业六年完成,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北从荣阳过黄河,经临清直达北京; 南面则向东开掘,到淮阴后折而向南,由扬州过长江,从江南的镇江经苏州到达杭州终点,全长二千四百余公里。
2.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足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等首先发现的。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工爵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3. 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是指连接竹简用的_____。
【答案】牛皮绳
【解析】在甲骨文里,“册”的象形字,就是把许多竹片连接起来。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用牛皮绳连接的就称为“韦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
4.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_____,该城建于隋开皇二年,唐朝建立后,沿袭旧制,改名“长安”。
【答案】大兴城
【解析】古代城池在传统建筑中,城市建筑是最重要的一类。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大兴城,建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总设计师是宇文恺。全城面积为84.1平方公里,约为现存西安古城(明代建)的七倍半以上,全城由郭城、皇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城内划分为108个里坊(唐代增为110个)和都会(东市)、利人(西市)两个市场,南北向有11条大街,东西向有14条大街,规模十分宏伟。唐朝建立后,沿袭旧制,改名“长安”。
5. 秦代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_____、灵渠。
【答案】郑国渠
【解析】郑国渠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在现在陕西省径阳县境内,全长绵延三百余里。相传郑国本为韩国间谍,开凿此渠的目的,是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被
识破。
二、名词解释
6. 昭陵六骏
【答案】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令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是昭陵北阙的一组纪念性浮雕。昭陵六骏石刻分别是飒露紫、青验、什伐赤、白蹄乌等。六骏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其中的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驭者为其拔箭医治的瞬间,具有情节性。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情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7. 坐商
【答案】坐商是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商业行为。以大城镇的商业街最为集中。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广告以及商品的包装形式诸方面。无论是市声、敲击物,还是幌子、匾牌、商标、广告,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采用各种方式给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商业民俗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的经验。
8. 北宋四大类书
【答案】北宋四大类书是指《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四部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册府元龟》是宋真宗时完成,这四大书合称为北宋四大类书。《太平广记》,是宋代李防等人编著的大型类书之一;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命李防等人编撰的,因编于太平兴国年问,初名《太平总类》,后因宋太宗每天阅览二卷,一年阅完,改名《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李防、启蒙、宋白、徐铱等二十余人共同编纂的文学总集; 《册府元龟》是宋真宗命王钦若、杨亿等人编撰的,是
一部史料性的大类书,汇辑了从上古至五代的历代君臣事迹,概括了宋代以前的十七史,目的是以古鉴今。
三、简答题
9. 简述中国古代戏曲的审美特性。
【答案】中国古代戏曲是指兀明清时期戏曲的成熟形态,主要是指杂剧、戏文与传奇。戏曲作为中国古代一种文学艺术样式,具有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迥然不同的审美特性。
(1)戏曲具有小说般容纳广阔生活、结构复杂事件的艺术能力。杂剧一般为四至八折,戏文、传奇一般为三十至五十出,可以容纳十几个以至几十个人物形象。戏曲的艺术容量之大,足以反映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2)戏曲在结构众多人物和复杂事件时,不作平铺直叙,而是灵活地调动时间和空间,使事
件的进展曲折变幻,又脉络贯通,一气呵成。
(3)戏曲形象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托物比兴、情景交融进行扩展和开拓。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融为一体,人物的身份、教养、性格、心境不同,对景物的领会、感受和描述也就不同。
(4)与中华民族敦实内向的民族性格和幽邃深细的民族心理有关,古典戏曲文学继承犷中国诗歌传统的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10.以某个具体人物形象为例,简要说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
【答案】《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梁山好汉的英雄群象,其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从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林冲一开始委曲求全,高球父子在野猪林未能结果林冲之后,仍未死心,又派陆谦火烧草料场,企图将林冲置于死地。林教头面对高依一伙的步步进逼,终于从原来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变为奋起反抗、杀仇泄愤,走上了反抗道路,自此,林冲雪夜上梁山,开始了他落草水泊的英雄生涯。
(2)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写出了英雄们性格的异中之同,更注意以同中之异来表现性格相近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作者往往设置类似的故事情节,以犯中求避、对比映衬等手法,突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做到了“同而不同处有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体现了鲁提辖的粗中带细; 李透粗中带莽; 武松粗中带气。
(3)在情节进行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其发展变化
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征。作者很注重人物的出场亮相,常常让人物一出场便马上进入行动。作者又善于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来充分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还善于在故事的进程和环境的转换中,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4)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
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画其性格,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作品既注重对英雄人物的本质特征和传奇行为极力加以夸张渲染,把他们塑造成高度理想化的典型,同时也注意描写他们与常人接近的一面,以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把他们置于真实合理的具体环境中,使得这些英雄既可敬可佩,又可亲可信。
(5)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很大成就。它是我国第一部纯粹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它以生动流畅的白话口语为基础,经过文人的锤炼加工,成为纯熟的优秀的文学语言。《水浒传》的叙述语言形象传神,明快洗练,充满生活气息,极富表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