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卧碑文
【答案】卧碑文是清代用以约束在学生员的教条,因其镌刻在卧碑之上,故名。顺治元年(1644)二月制晓示生员卧碑,立于太学门外,九年颁发卧碑文于直省儒学明伦堂。首列序文,要求生员明白朝廷设学礼士的用心,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使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其要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员当立志学为忠臣、清官,凡利民爱国之事,更宜留心,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 ②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 ③生员当爱心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预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④为学当尊敬先生,为师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⑤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述制论,黝革治罪; ⑥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此外,尚存关于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考核等规定,参阅《大清会典事例·礼部学校典·训士规条》。
2. 岳麓书院学规
【答案】《岳麓书院学规》是清康熙五十六年李文熠为岳麓书院山长时订立的学规,载《恒斋文集》。它共有八条:①既以读书为业当“竞分寸之阴”,不收“縻廪粟而耽棋牌者”,禁止醵钱群饮,猜令挥拳,牵引朋淫,暗工刀笔等行为:②友朋之间当敬而能和,不留一言不合,怒气相加者:③学生应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须端坐辩难,反复推详,教师所不晓者,则以待四方高明; ④无论学内、学外者,每月各作三会(三次考核),由师批改,倘或未当,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 ⑤“四书为六经之精华”,须逐字玩味,对师之讲授,倘有疑处,可即与之相商; ⑥学问务在身通六籍,然亦当博洽而旁通之,不可画地自限; 切忌“摘其堂皇冠冕之语,汰其规切忌讳之句”,而“自矜通儒”; ⑦学者欲通世务,必须看史; ⑧《书》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故学问思辨,必须以力行为归。《清儒学案》概括为:为人注重于“立身、敦品、养性”; 治业则注重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
3. 朱子读书法
【答案】朱子读书法是关于朱熹读书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①循序渐进是强调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和步骤,反对贪多务广; ②熟读精思是说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勤十思考;
③虚心涵泳指读书时要探明原意、独立思考、勤苦奋进、保持虚心; ④切己体察指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还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⑤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有坚持不J 解,勇往直前乃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读书精神; ⑥居敬持志指读书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树立远大的日标,明确读书的目的。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他的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订立了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但我们在考究朱子读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他所说的“书”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道德教育方面的“圣贤之书”; 一是他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
4. 思孟学派
【答案】思孟学派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个学派,“思孟”指子思(孔子之孙孔伋)和孟柯,孟柯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荀子评先秦诸子有“子思倡之,孟柯和之”之说。《礼记》中的《中庸》篇为子思遗著,阐发孔子的中庸之道。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倡天赋人性论,主张教育应循天性之自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步骤,认为依此步骤坚持不懈,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修养的“成功”。孟柯明确提出“性善”说,谓“仁义礼智”乃人心所固有,教育的作用即在存心养性,使处于萌芽状态的仁义礼智“四端”得到充分发展。相信教育有方,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宋代朱熹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著《四书集注》,为从元代开始科举考试之主要根据。明代更尊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思孟学派因此被奉为儒学正宗,影响深远。
5. 学田
【答案】学田是政府为学校置拨的田产、校产,以充办学经费。北宋熙宁兴学、庆历新政时,实行由政府向地方官学普遍地划拨一定量官田作为学田,以其租人充作办学经费的办法,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利用财政外收入巧妙地解决了一个极其重要和迫切的经费问题。此后,学田成为地方学校的生命线。学田制度,将封建国家和社会私人办学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地方官学的经费问题,扩大了社会教育面。它为封建人才的培养和从文化教育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形成多层次衔接的教育体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6. 《教育独立议》
【答案】《教育独立议》是我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论述教育问题的一篇文章,写于1922年。他认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教育事业须超然于各派政党、各派教会之外。为实行超然教育,他提出下列办法:①“分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区内各项教育都由大学办理; ②“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教育部“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
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③大学不设神学科。“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
这些观点成为1927年一度试行“大学区”制的思想依据,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他反对军阀分子控制教育,希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更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
二、简答题
7.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答案】(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8. 颜之推教育思想的特色。
【答案】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而展开,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家庭教育
①教育要及早进行。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越早越好,不要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塑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说早期教育效果最佳。
②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他强调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主张对子女爱得其所,爱得其法,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他认为把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勤于督训,子女才能成器。
③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他很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告诫子弟要“慎交游”,要求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以防导入歧途。
④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他认为从小学好语言很重要,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的责任,指导儿童学习语言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
(2)注重十大夫教育,主张“实学”
①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颜之推揭露士族子弟依仗门第高贵,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庸碌无能,知识浅薄,体质衰弱,既不从事劳动,又不肯学习。他认为当时士大夫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培养的人缺乏任事的实际能力。他对这种腐朽空泛教育的批判切中时弊,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很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