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及设计艺术学院701艺术理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西方现代派艺术

【答案】西方现代派艺术是萌芽于19世纪中期,产生于19世纪末叶的艺术流派。西方现代派艺术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总体上讲,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是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它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 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

2. 感悟

【答案】感悟的含义是因有所感触而领悟或醒悟。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由于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出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和体悟。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或渐渐领悟,或瞬间开悟,它可以使人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感悟的产生,看似是因偶然触发而在无意识中创造性发生,实际是建立在艺术家长期艰苦思考的基础之上。

3. 审美性

【答案】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4. 罗伯特·温图利Robert Venturi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家,他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著有《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9年,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则多”的设计原则,罗伯特·温图利在论文中提出了“少则烦”的设计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提出挑战,并阐明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在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温图利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提高; 另一方面,他公开提出“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他认为真正左右美国建筑和设计的是商业力量和市场力量,是代表了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满的整整一带设计师的心声的呐喊。

5. 《格尔尼卡》

【答案】油画《格尔尼卡》是毕伽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

杰作。此画是毕伽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面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时民众的痛苦、受难和法西斯的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 左边是一个母亲与她己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那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伽索的代表形象。

6. 艺术心理定势

【答案】艺术心理定势是指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形成的习惯一时和习惯无意识。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也就是长期反复运用的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创作经验和世界观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作为主体的既定心理态势,对以后进行的艺术活动发挥着充分准备和预先指向的作用。

7. 文化创意产业

【答案】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它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它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演、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8. 艺术管理

【答案】艺术管理是五种传统管理的应用——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控制。艺术管理有助于表演和视觉艺术作品,并把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给观众。从理论上讲,主要有几个途径,首先是目标管理、行政手段、法制管理。

9. 制片人

【答案】广义上的“制片人”包含三重含义:①制片人是指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摄制资金的策划人、融资人; ②制片人是指在专业技术上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项日制作人; ③制片人是指影片或电视剧的投资者本人。制片人是电影或电视剧的最高管理者,全权负责“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卖片子”等工作。他们负责、统筹并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并且大多懂得电影艺术创作,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善于筹集资金,熟悉经营管理等,可以说制片人是一部影片或电视作品的主宰与核心。国内知名的制片人有张纪中、韩三平、汪涵等。

10.造型艺术

【答案】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18世纪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个艺术门类。它是一种再现性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习惯上分为“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前者指以绘画、岩画、版画、画像石等表现自然或现实社会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想象; 后者多半指建筑艺术与图案纹样、工艺美术制品等。

二、简答题

11.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案】(1)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生产形态

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及人类的一切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在考察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时,把一切人的族类本质特征归为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和全面的、自由自觉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生产活动,归结为人的能动的实践。

(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①“艺术生产”的内涵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 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②“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

a. 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

第一,物质需要

艺术生产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是不同的。人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出对于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如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等等。人的各种需要是由不同方式的生产创造出来并加以实现的,而不同方式的生产则分别满足人的不同的需要。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什么“意义”的问题。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等,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产品如食品、衣服、住房、交通工具等,虽然也包含审美因素,但主要价值却在于物质的功用性和使用价值。

第二,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即人们喜爱和要求欣赏艺术作品。艺术这种“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则包含并且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它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直接的,与物质现实的关系是间接的。人之所以进行“艺术生产”,制造艺术作品,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影响人们的精神。艺术直接影响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思想感情、审美心理等,只有通过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才能最终影响实际的社会生活。

b. 从产品的消费来看

艺术这种“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具有自己的特殊的审美属性。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品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