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疾病的步骤包括() 搜集临床资料。 确立诊断。 提出初步诊断。 修正诊断。 分析、评价、整理资料。
患者,女,45岁。患咳嗽多年,反复发作。现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口干咽燥,颧红,盗汗,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沙参麦冬汤。 清金化痰汤。 止嗽散。 桑杏汤。 桑菊饮。
32岁女工,背部痈,6×7cm,已形成脓肿3天,今日晨起突然剧烈寒战后,出现温40-41℃,皮肤及口腔粘膜有多发出血点,此病背部痈合并了:() 毒血症。 脓毒症。 脓血症。 菌血症。 复数菌败血症。
肿瘤细胞膜发生的常见变化有()。 糖蛋白结构发生改变。 细胞膜黏着力增加。 与植物凝集素起凝集反应。 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接触抑制降低或消失。
女性,30岁。哮喘病史近10年,近2年来反复发作,午夜或清晨时易发,春季和梅雨季节尤其好发。体检:一般情况可,叙述病史连贯而无气急,两肺散在哮鸣音。如果患者因合并胆石症需要手术,则应采取下列哪项措施以防止哮喘发作()。 A.测定FEV1,若低于预计值80%,而且近半年内曾口服过泼尼松,手术开始后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1次/8h,手术后24小时迅速减量。 手术中静滴氨茶碱。 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激素3天。 手术中或手术后视病情酌定应用支气管舒张剂。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保留气管插管,防止发作和便于抢救。
患者,女性,70岁。走路中突发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和平衡障碍,无肢体瘫痪。体格检查见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头颅CT检查见出血灶,其出血部位最可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