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630普通生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突触。

【答案】神经末梢与肌肉之间没有原生质的联系,突触是指神经末梢与肌肉的连接处。

2. 纯合体。

【答案】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 异温动物。

【答案】异温动物不能稳定地调节自己的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蜂鸟属于鸟类,它们在活动时,属于恒温动物,但是当他们在休息时,为了降低维持体温代谢能量的需求,身体温度的调节会改为类似变温动物的方式,身体的温度会随外界的温度而改变,这种体温调节的方式归类为异温动物。)

4. 自发脑电活动。

【答案】自发脑电活动是指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电位变化,它的记录称为脑电图。

5. 世代交替。

【答案】世代交替是指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无性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则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动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指有性生殖的世代与无性生殖的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如:轮虫、蚜虫等。

6. 人工诱导多倍体。

【答案】人工诱导多倍体是指利用人为的方法使生物的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

7. Calvin 循环

【答案】

卡尔文循环是指在叶绿体基质中将

反应。

转变成磷酸丙糖的复杂生化

8. 适宜刺激。

【答案】适宜刺激是指敏感性最高的能量形式的刺激。

二、填空题

9. 腺垂体不通过靶腺而发挥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和_____ 。

【答案】生长素;催乳素;促黑素细胞激素

10.生态学可以分为两大分支:即个体生态学和,根据研究对象的层次,后者又可分为_____、和_____。

【答案】群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解析】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人类和环境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按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1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

【答案】神经元

12.哺乳类肺的功能单位是_____。

【答案】肺泡

13.果实就是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构成的。

【答案】果皮;种子

14_____,.被子植物的成熟胚囊为含_____个细胞或_____个细胞核的_____子体它包括_____细胞、细胞、_____细胞和_____细胞(或两个极核)。

【答案】7;8;雌配;卵;助;反足;中央

15.动物胚胎的外胚层主要分化为动物体的_____、_____、_____及消化道前后两端。

【答案】皮肤及其衍生物;神经系统;感觉器

16.广义的发育包括_____发育和个体发育两方面;个体发育分胚胎发育和_____发育两阶段,而后者包括从出生到_____的全过程。

;衰老死亡 【答案】系统;胚后(生后)

17.维管组织包括_____和_____两部分,它们分别是运输_____和_____的通道。

【答案】木质部;韧皮部;水分和矿物质;有机养分

【解析】高等植物的维管组织又称输导组织,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复合组织,分木质部和韧皮部两部分:(1)木质部运输水和溶于水中的物质,组成木质部的细胞有薄壁细胞、厚壁细胞、管胞和导管分子。(2)初皮部运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组成初皮部的细胞有薄壁细

胞、厚壁细胞、筛胞、筛管分子和伴胞。维管系统具有运输和支持的双重功能。如管胞和导管分子,两者都是长管状的死细胞,都有很厚的木质化的次生壁。

18.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是_____神经系统,位于消化管的_____。

【答案】链状;腹部

三、简答题

19.以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排泄物形式说明这四个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亲缘关系)。

【答案】排泄物形式体现进化、亲缘关系:

20.人的小肠内的消化酶的来源。

【答案】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胃中被部分消化的食物进入小肠后,它的酸性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各种消化酶集中于小肠之中消化食物。这些酶有3个来源,即胰脏、小肠腺和小肠绒毛表面的上皮细胞。

(1)胰液含有多种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羧肽酶和氨肽酶、脂酶,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胰液中还含有核酸酶,消化核酸。

(2)小肠腺含有羧肽酶,是肽链外切酶的主要来源。小肠腺还分泌多种其他肽链外切酶,如氨肽酶、二肽酶,分泌消化双糖的酶:蔗糖酶、乳糖酶、麦芽糖酶。

(3)小肠绒毛上皮也能分泌二肽酶和水解双糖的酶,如麦牙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促成蛋白质和糖的最后消化。

21.简述神经信号产生和传导过程。

【答案】神经冲动的到达,使神经元细胞膜上的

一下子从.

升为通道打开,胞外大量拥入,使膜电位

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后,局部的细胞膜的膜内外电荷分布与邻侧差别悬殊,从而引发邻侧细胞膜也发生上述的变化,即产生动作电位,于是刺激所激发的神经冲动,便沿神经纤维迅速传布开去。

突触中前后两个细胞膜之间的缝隙很小,仅仅宽约

前神经元的跨膜电位改变

,通过化学物质(信使分子、神经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基本过程如下:(1)神经冲动抵达突触前轴突末梢;(2)突触内流;(3)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4)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过剩的神经递质以各种方式从突触缝隙中清除,以便使突触后细胞可以很快从兴奋中恢复,准备迎接下一次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