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576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以太网上只有两个站,它们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碰撞。于是按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进行重传。重传次数记为i ,i=l,2, 3, ... 。试计算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2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以及一个站成功发送数据之前的平均重传次数1。
【答案】把重传的次数从1开始编号,第i 次重传的含义是已经产生了i 次碰撞,在第i 次可
选择的整数集合
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第2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2)第i 次成功发送出去的概率
所以
2. 试讨论在MPLS 域中的三种流的聚合程度:
(1)所有的分组都是流向同一个主机;
(2)所有的分组都流经同一个出口LSR ;
(3)所有的分组都具有同样的CIDR 地址。
【答案】(1)聚合粒度细,因为所有的分组流向同一个主机,所以LSR 在进行转发时,会给这些分组基本一致的标记;
(2)聚合程度稍粗些,出口LSR 要检查每一个分组的首部,以便将其分配到合适的终点; (3)这是最粗的聚合度,许多网络中的流都将聚合为同一个流,而这种聚合路径通常都在MPLS 的主干网中。
3.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案】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可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艮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中,仍然同时选择了同一个数值,这样的概率是则可知 因此: (1)设第i 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
平时常见的各种规格的接插件都有严格的标准化规定;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4. 假定在运输层使用停止等待协议。发送方在发送报文段
是重传个报文段
于是收下但不久,就收到了对后在设定的时间内未收到确认,于的确认,于是发送下一但这个新的在传是旧的,又迟迟不能达到接收方。不久,发送方收到了迟到的对的确认。接着,发送方发送新的报文段送过程中丢失了。正巧,一开始就滞留在网络中的并发送确认,显然,接收方后来收到的
所示的双方交换报文段的过程。
现在到达接收方,接收方无法分辨是重复的,协议失败了。试画出类似于图1
图1 停止等待协议
【答案】双方交换报文段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双方交换报文段的示意图
5. 什么是管理信息结构SMI? 它的作用是什么?
SMI 定义了命名对象和定义对象类型【答案】管理信息结构SMI 是SNMP 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范围和长度)的通用队则,以及把对象和对象的值进行编码的规则。SMI 标准指明了所有的MIB 变量必须使用抽象语法记法1(ASN.1)来定义。
SMI 的作用:(1)规定被管对象应怎样命名;(2)规定用来存储被管对象的数据类型有哪几种;(3)规定在网络上传送的管理数据应如何编码。
6. 漏桶管制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数据流的平均速率、峰值速率和突发长度各表示什么意思?
【答案】(1)漏桶管制器的工作原理:漏桶管制器简称漏桶,它是一种抽象的机制。在漏桶中可装许多权标,但最多装入b 个权标,只要漏桶中的权标数小于b 个,新的权标就以每秒r 个权标的恒定速率加入到漏桶中。但若漏桶已装了b 个权标,则新的权标就不再装入,而漏桶的权标数达到最大值b 。
漏桶管制分组流进入网络的过程如下:分组进入网络前先要进入一个队列中等候漏桶中的权标,就可从漏桶中取走一个权标,然后就准许一个分组从队列进入网络。若漏桶已无权标,就要等新的权标注入漏桶后,再把这个权标拿走后才能准许下一个分组进入网络。假定在时间间隔t 中把漏桶中的全部b 个权标都取走。但在这个时间间隔内漏桶又装入了rt 个新权标,因此在任何时间间隔t 内准许进入网络的分组数的最大值为rt+b。控制权标进入漏桶的速率r 就可对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进行管制。
(2)数据流的平均速率: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分组数;
数据流的峰值速率:限制了数据流在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的流量;
数据流的突发长度:网络限制在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连续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7. 主机A 向主机B 连续发送了两个TCP 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70和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2)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主机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 试问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如果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 。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答案】(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 共30字节的数据;
(2)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为:99+1=100;
(3)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长度为:179-100+1=80(字节);
(4)因为此时收到的报文段的最后一个序号为69, 当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B 向A 发送确认,所以这个确认号应为7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