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最先把“教育”二字连用。
【答案】孟子
【解析】《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孟子最早将“教、育”两字连用,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 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_____字。
【答案】仁
【解析】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
3. 相传寒食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大臣_____而形成的,唐代时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答案】介之推
【解析】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二日)同他母亲被焚死在绵山,太原一带人民为纪念他而禁火一个月(后改为三日),只吃寒食,并纷纷前往绵山介之推墓祭祀,遂形成寒食节。
4. 汉字结构体现了_____和人体本位精神。
【答案】写实主义
【解析】汉字结构体现的精神:①写实主义精神,象形字是写实性的,它们都是从实物演化而来的,会意字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的事物去象征它的意义:②人体本位精神:③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5. 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_____是一省范围之内的考试,参加者必须是秀才,考试及格就成为“举人”
【答案】乡试
【解析】明清两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三级录取,其中乡试是一省范围内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时间在秋八月,故又称“秋闱”。参加者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都叫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朝廷录用之意。中举以后,既可以继续参加会试,也可以担任
教职,做学官,还可以参加大选,候补知县。
6. 第一部由西方人撰写的介绍中国的著作是《_____》。
【答案】马可·波罗游记
【解析】元代时来华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因战争被俘,被投入热那亚监狱。在狱中他向难友讲述了他在东方的游历和见闻,这便是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也是有史以来由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7. 汉代通行的汉字字体是_____。
【答案】隶书
【解析】汉代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时一期。在这个阶段,隶书定型,草书、行书、楷书也应运而生,终于形成隶书盛行、诸体皆备的辉煌局面。到东汉,隶书成为官定标准字体。这一书体的变革,文字史上称为“隶变”。这种隶变后通行的隶书,即为“汉隶”。
8. 中国思想史上,把治国之道分为“王道”和“霸道”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_____。
【答案】孟子
【解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还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仁政”的观念,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
9. 基督教的三个教派是新教、天主教和_____。
【答案】东正教
【解析】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分裂后,基督教也于公元1054年分裂为两派: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和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16世纪,德国农民思想家闵采尔掀起了反教会的农民斗争。在这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下,代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基督教新教应运而生。
10.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其生产与演变,跟远古_____、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密切关系。
【答案】农业生产
【解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上形成的传统节日多达数百个。许多重大节日,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习俗。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无关。它的产生与演变,跟远古农业生产、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密切关系。
11.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成书的《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答案】颜氏家训
【解析】到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出了一位教育家颜之推,他搜集历代家教典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其中有“教子”、“勉学”、“兄弟”、“治家”、“风操”、“慕贤”、“涉务”、“杂艺”等篇目,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在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12.天主教的各级神职人员中,_____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他们通常被称为红衣大主教。
【答案】枢机主教
【解析】天主教的组织十分严密,神职人员主要有枢机主教、首席主教、总主教、神甫、修上和修女。枢机主教即通常所说的红衣大主教,他们由教皇任命,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一般都担任罗马教廷和各国教会的重要职务; 首席主教,各国天主教会的首脑; 总主教,负责一个教省的主教; 神甫(也称神父),在基层教堂工作,直接管理教徒:修士和修女则是终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二、选择题
13.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始于隋代。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历代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应该归为( )。
A. 经部
B. 史部
C. 子部
D. 集部
【答案】D
【解析】“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另附佛、道二类,不列入四部之内,从此有了“四部”之称。“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了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
14.明代最大的类书是( )。
A. 《太平御览》
B. 《册府元龟》
C. 《永乐大典》
D. 《古今图书集成》
【答案】C
【解析】明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就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参加工作的人员达2169人,前后用了五年时间,由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全书总计22937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