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333教育综合(自命题)[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
A. 程序教学模式
B. 发现教学模式
C.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考查。掌握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是根据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设计的教学模式,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并且通过小步骤进行,呈现明显反应,及时反馈和自定步调学习来达到目的。发现教学模式是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认为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和改造,使学生智力获得发展,通过创立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应用假设解决问题来达成目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根据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该理论否定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个人为中心,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管送融洽的课堂气氛,促
,所以叫做非指导性学习。 进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学习”
2.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
A. 浙江大学
B. 复旦大学
C. 天津大学
D. 南开大学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大学西迁的历史史实的考查。国民政府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中国教育实力使一部分大学西迁并重组。西南联合大学是西迁重组大学中的典型代表,由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无论学术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
成绩斐然。
3.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A. 重视道德教育
B. 重视文史教育
C. 轻视礼乐教育
D. 轻视科技教育
【答案】C
【解析】墨家和儒家都比较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史教育,而科学技术教育是墨家教育内容最有特色的方,但是墨家主张“非乐”,认为儒家思想“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墨家认为儒家的乐教,不仅靡费人力财力,而且消磨人的意志,于社会无补,主张“非乐”,因此反对音乐文化和一切文娱活动,忽视音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A 项和B 项是儒家和墨家的共同之处;墨家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因此D 项说法是错误的。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
,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
A. “培养完人”
B. “培养独立个性”
C. “培养国际理解”
D.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各国教育目的之共性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第六章《目的》部分,指出各国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包括“走向
,明确提出:“把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和“培养完人”
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力一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这篇文章,考查的频率非常高,而且越来越灵活细致,要认真分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5. 国民党在成立之初,在教育上主要采用什么政策? ( )
A. 国民教育
B. 三民主义教育
C. 党化教育
D. 平民教育
【答案】C
6. 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
A. 最高
B. 最低
C. 中等
D. 最高或最低
【答案】C
【解析】根据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有助于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以防止自尊心受损和产生心理烦恼。而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 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成功概率是50%的事情,也就是中等概率。因此,答案选C 。
7. 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实验是( )。
A. 昆西制度
B. 葛雷制
C. 道尔顿制
D. 文纳特卡制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尤其是进步教育实验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美国教育家沃特于1907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
,亦称“双校制”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葛雷制”、“_部制”或“分团学制”。为了减少学校经
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管理方式经济而有较高的效率。沃特的葛雷制曾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文纳特卡制是为了弥补道尔顿制的小足,实行的是小组教学和单独教学的结合。道尔顿制的关键词是,实验室,表格和公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8. 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
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
A. 正强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