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中年女性。平素性喜抑郁,每于情绪不好时出现发热,以面部烘热最为突出,伴有颜面红赤,太息频频,口苦咽干,乳房胀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略数。乃肝郁发热证。肝郁发热与外感发热少阳病鉴别要点是() A.男女性别。 B.病程长短。 C.治疗难易。 D.发热是否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E.是否伴见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等症状。
李某,男,36岁。病已年余,每于午后发热,手足心发热,伴有心烦失眠,多梦健忘,两颧红赤,口干咽燥,盗汗,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本类型发热,肝肾阴虚病机突出者,可选用() A.月华丸。 B.百合固金汤。 C.知柏地黄丸。 D.地骨皮散。 E.清骨散。
李某,男,36岁。病已年余,每于午后发热,手足心发热,伴有心烦失眠,多梦健忘,两颧红赤,口干咽燥,盗汗,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下列哪一项不是内伤发热的特点() A.发病缓慢。 B.发热病程较长。 C.发热时作时止,或有定时,且多手足心热。 D.发热不恶寒,或畏寒得衣被可减。 E.发热伴恶寒,恶寒得衣被不减。
张某,男,36岁。体虚久病,发热T37.9℃,劳累后发热症状加重,体温最高38.5℃,伴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感,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薄白,脉细弱。其中医病机为() A.中气不足,血虚阳浮。 B.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C.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D.中气不足,阳虚外越。 E.中气不足,食滞化热。
张某,男,36岁。体虚久病,发热T37.9℃,劳累后发热症状加重,体温最高38.5℃,伴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感,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薄白,脉细弱。其中医治法为() A.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B.益气健脾,清热泻火。 C.益气健脾,养血敛阳。 D.益气健脾,升清降浊。 E.益气健脾,消食清热。
张某,女,42岁。久病肌衄,头晕心悸,身疲乏力,低热,体温最高37.9℃,面色无华,甲爪色淡,失眠健忘,食少纳呆,月经量多,舌淡苔少,脉细弱。治疗方剂宜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