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俞樾《儿笘录》析论

关键词:俞樾,《儿笘录》,本义,本字,同字

  摘要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别读音的字典。自它问世以来,研究者甚众。尤其在清代,“说文"学的研究蔚为大观。清人研究《说文解字》的一个角度即是对字义的疏证、字形的辨析。俞樾的《儿笘录》就属于这一类。俞氏选取了《说文》中96个字,对许书原来的字义训释、字形分析及部属归并等有所驳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丰富了清代从形义方面对《说文》所进行的研究。 由于俞樾语言学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训诂学,后人对他在文字学方面的成绩研究极少,对他这本唯一论文字的专书《儿笘录》研究也很少,他的文字观和文字学方面成绩常被忽视。其实正因为他是一代经学大师,是注重经学研究的, 他对文字是非常重视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辩析考证全书字条,目的在于客观评析该书的得失,探讨俞氏的文字观,希望能给清代“说文"学的研究作一点补充,尤其希望能对俞樾学术成就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我收集了《儿笘录》论说的96字的相关资料,然后运用所学文字学方面的知识对俞氏的观点进行分析、考证、归纳总结,并简略分析了他论说正确和错误的原因。 本文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全书字条选评。俞氏共说解了96个字,本文选取了其中能体现他文字观的86字来进行评析。第二部分把所选评的字条归纳得四类:论字本义类、求本字类、证两者同字或非一字类,其他。其中论字本义者共40条,论说正确者11条,错误者2O条,阙疑者9条。他论说本义正确的原因有:找准了据以分析的字形,能自觉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和考证文字,熟悉群经用字,博引书证等;他错误的原因有:思想上的保守而不采用金石文字,眼光局限于小篆,而小篆字 形又多有讹变,又常滥用“声近义通”的原则,过于武断等等。求本字者有9条,正确者4,错误者5。正确求得的原因在于他抓住了体现本义的字形构件入手,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根据本义来求本字和主观臆测字形。证同字或不是一字的字条共 22条,其中11个说解正确,是由于他把握了“义近形旁”可互换的原则,而1O个字条错误则因他分析字形时主观性太强,1个阙疑。第三部分从《儿笘录》对文字的分析总结了俞樾的文字观有:他尊重许慎和《说文解字》,甚至发展为盲目维 护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声誉。他对文字的态度是传统的,保守的,尤其对待俗字的态度是不公正的、消极的,也是矛盾的。他对汉字的形体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尤其注重对义通形近偏旁的分析,关注后起加旁字,但对汉字构形区别性特征认识不明确,其观点缺乏统一性。他对文字的系统性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把它运用到文字分析的过程中来。他对汉字起源的认识不明确夕对字体的演变也缺乏历史的观点。 结论部分是对《儿笘录》的客观评价: 总的来看,俞氏此书是精糟并存,瑕瑜互现的,不少字条的论述都是是非参半,不可一概而论的。此书确有一些他人不及见的发明,对后来的“说文学”研究者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在字义上纠正了许慎的一些误说,指出了许书处 理异体字的失误;研究方法上的独到之处对后学者有启发。同时由于他保守的思想使他不能相信、更不能利用甲金文字,阻碍了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他求新求异的思想和滥用“声近义通”条例,致使不少主观妄说掺入其中,这些都是 我们在阅读时应当注意辨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