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
【答案】(1)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试图通过挖掘人类理智与情感诸方面的整体潜力来确立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
(2)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有:
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教育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人本化教育家对培养“自我实现”的人的最终要求在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因此,他们十分重视人格教育。
②主张课程人本化。他们提出“一体化”课程,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基础上,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与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
③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在学校中影响学校气氛的因素有廿个:教师和管理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应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自由学习、自我学习。
(3)人本主义注重人的整体发展,强调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学校应形成最佳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和实现人的各种潜能,给教育理论带来观念上的革新。但是它立足于人性的发展,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自我实现,简单把个体的潜能实现与个体的社会价值画上等号,从而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答案】(1)内在效度的含义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
(2)外在效度的含义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外在效度可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3)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例如,霍桑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等对教育实验的效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 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答案】墨家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世称墨子,墨家之名从创始人而得。墨家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墨家是“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家是代表农民与小工业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
(2)墨家以教育为“兴天下利,除天下害”的手段;
(3)教育的目的,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
(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
4. 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
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
(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要求
和谐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
(3)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的内容
①学校教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地提出了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他的学校教育的理想,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②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相应的环境,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业己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表现,要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参加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4)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教育理论对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接受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整体性的观点,将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理想的观点。70年代和80年代在苏联出现的一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理论探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像阿莫纳什维利等
人,也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良好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强烈影响。
5.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答案】(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6. 简述路德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答案】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起者是马丁·路德,他的教育思想有:
(1)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路德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宗教性的,在于使人虔信上帝,使人灵魂得救,办学校不仅益于教会,也益于国家。具体表现为:
①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
②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
③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
④重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这样就强调了教育为国家服务的宗旨。
(2)影响:
①改变了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管人间一切事物的思想;
②导致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即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发展为上帝给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应附属于君主。这个思想为近代教育由教会控制过渡到国家控制奠定了基础。
7. 简述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答案】斯宾塞是19世纪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教育论》中。具体内容包括:
(1)论教育目的与课程
①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针对古典主义者对古典学科价值的辩解,斯宾塞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某些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比较的尺度就是生产、生活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②他根据人类完满生活的需要,按照知识价值的顺序,把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部分: a. 生理学和解剖学。这是关于阐述和健康规律,以便直接保全自己的学科。
b. 语言、文学、算术、逻辑学、几何学、力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这些与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直接相关的学科。它们能使人获得谋生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对发展政党、建设国家起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