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952软件综合之软件工程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结构化设计方法一般也称为面向( )的设计。
A. 数据流
B. 数据编码
C. 数据库
D. 数据结构
【答案】A
【解析】结构化设计方法(也称为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把信息流映射成软件结构,信息流的类型决定了映射 的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的目标是给出设计软件结构的一个系统化的途径。
2. 在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中,一般将信息流分为( )。
A. 变换流和事务流
B. 变换流和控制流
C. 事务流和控制流
D. 数据流和控制流
【答案】A
【解析】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是以结构化分析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软件需求说明书)为基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它一般将信息流分为变换流和事务流。
①变换流:信息沿着输入通道进入系统,然后通过变换中心(也称主加工)处理,再沿着输出通道离开系统。
②事务流:信息沿着输入通道到达一个事务中心,事务中心根据输入信息(即事务)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称为活动流)中选择一个来执行。
3. 在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 )。
A. 要让软件做什么
B. 要提供哪些信息
C. 要求软件工作效率怎样
D. 要让软件具有何种结构
【答案】A
【解析】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要准确地定义新系统的目标,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 的问题。
4. 对象标识是分配给每个对象的永久性标识(又称作“柄”),它不符合下述条件( )。
A. 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例如一个应用系统)中是唯一的
B. 与对象实例的特征、状态及分类(可能是动态的)无关
C. 在对象存在期间保持一致
D. 在对象存在之后保持一致
【答案】D
【解析】对象标识符合如下几个条件:
①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中是唯一的;
②与对象实例的特征、状态及分类无关;
③在对象期间保持一致。
5. ( )着重反映的是模块间的隶属关系,即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层次关系。
A. 程序流程图
B. 数据流图
C.E-R 图
D. 结构图
【答案】D
【解析】结构图和程序流程图有着本质的差别。程序流程图着重表达的是程序执行的顺序以及执行顺序所依赖的条件。结构图着眼于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它并不涉及模块内部的细节,只考虑模块的作用,以及它和上、下级模块的关系。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是特定数据流向的表现形式,它与程序流程图中箭头表示的控制流向有着本质的不同。
6. 软件测试方法中的( )属于静态测试方法。
A. 黑盒法
B. 路径覆盖
C. 错误推测
D. 人工检测
【答案】D
【解析】软件测试从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的角度,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可以由人工进行,充分发挥人的逻辑思维优势,也可以借助软件工具自动进行。
7. ( )对整个对象的状态/行为关系的图示,它附属于该对象的类描述模板。
A. 状态转换图
B. 顺序图
C. 活动图
D. 对象图
【答案】A
【解析】状态装换图通过描绘系统的状态及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此外状态转换图还指明了作为特定事件的结果系统将做哪些动作(例如,处理数据)。
8. 在软件需求规范中,( )可以归类为过程要求。
A. 执行要求
B. 效率要求
C. 可靠性要求
D. 可移植性要求
【答案】A
【解析】在软件的需求规范中,可靠性要求、效率要求、可移植性要求属于非功能性要求,而过程要求属于功能性要求执行要求就是如何执行及采取怎样的方式执行才能完成一定的用户的功能,它属于功能性要求,执行通常是从软件系统执行过程的角度来考虑的,所以答案为A 项。
9. 软件可移植性是用来衡量软件的( )重要尺度之一。
A. 通用性
B. 效率
C. 质量
D. 人机界面
【答案】C
【解析】软件的可移植性是指把软件产品从一个硬件/软件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硬件/软件环境的难易与繁简程度。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应尽量使软件与具体硬件设备无关,即提高软件的硬件无关性(或称软件的设备独立性)。软件的可移植性可用来衡量软件的质量。
10.数据流图是常用的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图形工具,其基本符号是( )。
A. 输入、输出、外部实体和加工
B. 变换、加工、数据流和存储
C. 加工、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
D. 变换、数据存储、加工和数据流
【答案】C
【解析】在数据流图中,加工与变换在意义上是等价的。在数据流图中,箭头表示数据的路径和流向。数据流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通常每个数据流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名字;数据流图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变换的,所以对于一个数据流图应该有数据源和数据池(即数据的最终目
,我们把数据源和数据池统称为外部实体;同时把在加工的某一个环节,将待加工的数据储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