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学专业知识一题库>药学专业知识一题库

问题:

[单选] 使微粒表面由固-气二相结合转为固-液二相结合状态的附加剂()。

A . 助悬剂
B . 稳定剂
C . 润湿剂
D . 反絮凝剂
E . 絮凝剂

药物不良反应()。 一般都很严重。 发生在大剂量情况下。 产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高有关。 可发生在治疗剂量。 是一种过敏反应。 毒物种类很多,中毒方式各异,虽然有的毒物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阿片类药物重度中毒的表现是() 意识障碍、昏迷。 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恶心、呕吐、口内有金属味。 呼出气体中可有苦杏仁气味。 昏迷、针尖样瞳孔和呼吸的极度抑制。 下列不符合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道德原则的是(). 夫妻双方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 维护社会公益的原则。 互盲和保密的原则。 确保后代健康的原则。 商品化的原则。 患者,男,70岁,软弱无力,进食减少,口渴、多尿2周,近2天嗜睡。急诊检查:BP70/50mmHg,神志朦胧,皮肤干燥失水,呼吸34次/分,心率:108次/分,尿糖(++++),尿酮(±),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为明确诊断,除血糖测定外。首选的检查是()。 血电解质+BUN、Cr。 糖基化血红蛋+BUN、Cr。 血气分析+BUN、Cr。 血酮体+血气分析。 血乳酸+血气分析。 可诱发药源性肾衰的药物是()。容易导致耳听力降低的药物是()。 多黏菌素。 四环素。 阿奇霉素。 链霉素。 青霉素。 使微粒表面由固-气二相结合转为固-液二相结合状态的附加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混悬剂常用稳定剂”。(1)助悬剂:助悬剂是指能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黏度,降低药物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2)稳定剂:为减少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物理稳定性等,在混悬剂制备时常加入稳定剂,包括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或反絮凝剂等。(3)润湿剂:润湿剂是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润湿能力的附加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吸附于微粒表面降低界面张力,提高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使之容易被润湿、分散。常用的润湿剂是HLB值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磷脂类、泊洛沙姆、聚山梨酯类、脂肪酸山梨坦类等。疏水性药物配制混悬剂时,必须加入润湿剂。(4)反絮凝剂:如加入电解质后使ζ电位升高,阻碍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反絮凝,能起反絮凝作用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适宜的反絮状体系也有利于混悬剂的稳定性。(5)絮凝剂:混悬剂中如果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可使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微粒间的排斥力稍低于吸引力,此时微粒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经振摇又可恢复成均匀的混悬剂,这个现象叫絮凝,所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为了保证混悬剂的稳定性,一般控制ζ电位在20~25mV,使其能发生絮凝。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