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学位)817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与理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TIN

【答案】TIN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为不规则三角网的缩写,TIN 方法将无重复点的散乱数据点集按某种规则(如Delaunay 规则)进行三角剖分,使这些散乱点形成连续但不重叠的不规则三角面片网,并以此来描述3D 物体的表面。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测点的密度和位置,能够避免地形平坦时的数据冗余,又能按地形特征点表示数字高程特征。

2. 分布式GIS

【答案】所谓分布式就是指数据和程序可以不位于一个服务器上,而是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以网络上分散分布的地理信息数据及受其影响的数据库操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计算模型。分布式有利于任务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配与优化,克服了传统集中式系统会导致中心主机资源紧张与响应瓶颈的缺陷,解决了网络GIS 中存在的数据异构、数据共享、运算复杂等问题,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大进步。

3. 数据

【答案】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4. 空间拓扑关系

【答案】空间拓扑关系描述的是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它对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①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空间实体相对于另一种空间实体的位置关系:②利用拓扑关系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③可以根据拓扑关系重建地理实体。

5. 节点/顶点

【答案】节点表示线的终点和起点。在图中的数据元素通常称作顶点。

6. 边界代数算法

【答案】边界代数算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算法,它适合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结构。它不是逐点判断与边界的关系完成转换,而是根据边界的拓扑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代数运算将边界位置信息动态地赋给各栅格点,实现了矢量格式到栅格格式的高速转换,而不需要考虑边界与搜索轨迹之间的关系,因此算法简单、可靠性好,

各边界弧段只被搜索一次,避免了重复计算。

7. utm 投影

【答案】utm 投影是全球横轴墨卡托投影的简称。是美国编制世界各地军用地图和地球资源卫星象片所采用的横轴墨卡托投影的一种变型投影。它规定中央经线长度比为0.9996。

8. 正射影像

【答案】正射影像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按地形图范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整饰等形式添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具有地形图的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

9. 信息

【答案】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10.时空数据库

【答案】时空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随时间变化,其空间位置和/或范围也发生变化的时空对象的数据库系统,时空索引技术是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地图代数,主要存在哪些地图代数的方法?

【答案】(1)地图代数是以一尺度空间内栅格点集的变换和运算来解决地理信息的图形符号可视化及空间分析的新型理论和方法。

(2)主要存在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方法。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12.栅格向矢量转换的方法。

【答案】栅格数据结构向矢量数据结构的转换又称为矢量化。矢量化的目的:一是将扫描仪获取的图像栅格数据存入矢量形式的空间数据库; 二是将栅格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将面状栅格数据转换为由矢量数据表示的多边形边界。

(1)基于图像数据的矢量化方法

图像数据是不同灰阶的影像,通过扫描仪按一定的分辨率进行扫描采样,得到不同灰度值(0-255)表示的数据,需要进行二值化、细化和跟踪等矢量化步骤。

(2)栅格数据的矢量化方法

①在栅格数据中搜索多边形边界弧段相交处的节点位置

②从搜索出的节点里任选一个作为起始跟踪节点,顺着栅格单元属性值不同的两个栅格单元之间进行多边形边界弧段的跟踪,记录每一步跟踪的坐标,直到另一个节点为止,则完成一条边界弧段的跟踪矢量化。重复上述过程,做到所有的边界弧段都被生成。

③将跟踪得到的弧段数据连接组织成多边形,则完成了多边形栅格数据的矢量化。

13.简述GIS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案】(1)需求分析:即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与某一特定的空间数据库应用有关的数据集合。 (2)概念设计:把用户的需求加以解释,并用概念模型表达出来。

(3)逻辑设计: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任务是,把信息世界中的概念模型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工具映射为计算机世界中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用数据描述语言表达出来。

(4)物理设计:是指数据库存储结构和存储路径的设计,即将要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在世纪的物理存储设备上加以实现,从而建立一个具有教好性能的物理数据库。

14.数据是GIS 系统的生命与灵魂,请问GIS 数据的误差主要有来自哪些环节,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

【答案】(1)GIS 数据的误差来源:

数据采集过程中(即数据源误差)、数据编辑过程中(即处理误差)、数据使用过程中。 (2)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

①尽可能使用可靠的数据源;

②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对原始地图、表格数据的整理或者清绘;

③提高数字化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增强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来尽量减少误差; ④选用精度高的数字化设备;

⑤数据精度检查,主要检查输出图与原始图的点位误差;

⑥人工检查,对于数字化的地图数据,应打印输出样图来与原始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属于属性数据,最好是通过人工逐一比较检查。

15.建立火警地理信息系统,做到快速定位、最短路线及时间短几个方面。

【答案】火警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步骤如下:

(1)系统分析

对火警系统用户进行需求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新系统的目标和结构方案。

(2)系统概要设计

根据系统研制的目标来规划系统的规模和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内容包括用户需求、系统日标、总体结构和系统配置。

(3)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以对用户需求的进一步详细调查为依据,分别完成各个子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