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形式,是普通人民的教育。
【答案】(1)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2)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与一般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普通人民的教育,而是世俗封建主的特权教育。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接受母亲教育,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的养护,这一阶段,与一般的家庭教育基本等同。
②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重送到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这个阶段的教育虽然也是在家庭中进行,但是与一般家庭教育相差甚远,受教育者是在别人的家庭接受教育的。
③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3)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所以题目中认为骑士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是正确的,但是把它等同于普通人民的教育则是不对的,它是属于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2. 凯兴斯泰纳提出的“公民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陶冶”人的思想、性格和意志,把他们训练成为“爱国”“忠君”的顺民。
【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关于国家职能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文化法治的国家”。为实现这个理想,现有国家有着双重任务:维护国家内在与外在的安全及其公民的身心健康; 向伦理化社会发展。逐步实现人道国家的理想。凯兴斯泰纳关注当时国家间的
对峙关系,把“自我保存”看做国家的重要职能,把“自我完善”看做自我保存职能的重要内容。
他认为通过给予每个人以最广泛的教育,使他们大体上懂得国家的职能,并有能力也乐意尽最大努力担负起他们在国家组织中的职责。他指出,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各三项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 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 ③还要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
(3)综上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人的能力与品质的教育培养,
让他们成为热爱祖国、效忠祖国的好公民。
3.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答案】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小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小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 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否则就是背叛。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4. 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答案】正确。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或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围绕这一目的或任务开展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任务。
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5. 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
【答案】错误。
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于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质。公学一般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同时期的文法学校。名为“公学”,实际是一种私立的寄宿学校,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学校全靠私人捐助,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政府资助和干涉,是典型的贵族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英国著名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因此,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
6.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答案】此观点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含义
①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小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第二,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
教师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量的拓展,即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其次是知识的质的深化,即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知识的批判,再到知识的创新。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的复合性的主体知识结构,是专业性教师追求的目标。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最终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它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第三,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的本领。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专业能方般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第四,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②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
(2)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最终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它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二、简答题
7. 简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答案】昆体良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在书中,他提出了雄辩家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
①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重视儿童的天性;
②在教育目的上,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雄辩家的主要任务是宣扬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所以,他认为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成为雄辩家。善良的人应该是有识别善恶的能力和遵守法律与坚持正义的人:
③在人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他认为学校教育要优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养成儿童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④学前教育,他认为,在幼儿能说话的前后,就应该对他进行智育,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赞扬学生。
(2)论教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