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807西方经济学之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答案】(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作为二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3)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即MPC+MPS=1。

2.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答案】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一般为正值,表示收入随转移支付的增加而增加。

3. 持久收入假说

【答案】持久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VI.Friedman )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 反之,则越小。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政府想通过暂时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与生命周期假说不同的是,持久收入假说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持久收入假说认为:

(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二、简答题

4.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差异何在?

【答案】(1)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简介

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之为费雪方程式。费雪认为,假设M 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 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 为价格总水平或价格指数,Y 为一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则有:Py=MV或。从这个方程看,P 的取值取决于M 、V 和y 这二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 V 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 实际国民收入Y 取决于资源、技术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因此,P 的值特别取决于M 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 对P 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Py=MV,则。这说明,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个比例是。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名义收入、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 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M=kPy,式中,Y 表示实际总收入,P 表示价格水平,k 为经常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总量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M 为名义货币需求,该式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

(2)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差异

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有相同的公式,而且它们所企图说明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实际上,两个方程式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②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

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 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就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

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一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5. 为什么要讨论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移动?

【答案】在IS-LM 框架中,引起IS 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等的变动都会使IS 移动,而实际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变动都会使LM 移动,这些移动都会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例如,政府减税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消费支出水平就会上升。再如,汇率变动,比方说本国货币贬值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会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使净出口增加,IS 曲线也会向右上方移动。同样,在价格水平不变时增加名义货币供给或减少名义货币需求,或者在货币名义供求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都会使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在诸多使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中,西方学者特别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并且不同斜率的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相交,可清楚地表现出财政政策的效果。同样,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收入增加,并且不同斜率的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相交,可清楚表现出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此,西方学者常常用IS-LNI 模型作为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简明而直观的工具。这也可以说是西方学者讨论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6. 以菲利普斯曲线论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说明其政策含义。

【答案】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不同,对应的政策含义也不相同。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现在研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意指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即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 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图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图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 ,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短期菲利普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