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建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7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辨析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小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不具有一般的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将它视为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是错误的。

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答案】题中观点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全国党政军民都要以经济建设为大局,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

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4)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3. 新民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一切剥削阶级。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战祸和灾难,使近代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2)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发展。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4)把一切剥削阶级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夸大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范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剥削阶级,但是现存的剥削阶级中有的并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反而在一定时期成为团结的对象,是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所以题目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4. “一国两制”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种最佳方案。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和平共处是处理国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的精神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小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祖国的和平统一问题。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新话,是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是传统的单一制,又不是通常的复合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即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原则坚定性,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国家主权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坚持国家主体即祖国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策略灵活性,就是在一个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非主体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存在及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只有实行“一国两制”,在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小范围内的某些区域容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同时,也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一国两制”确实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开创了光明的前景,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也为国际社会解决世界争端、稳定世界局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可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仅在我国实现了巨大的成效,对于世界其余国家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

5.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具体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