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31新闻传播实务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受众的“碎化”

【答案】受众的“碎化”是指资讯的获得不再执着于某个媒体的“全程依赖”,而是在不同方面、不同的环节上使用不同的媒体。碎片化与碎片化倾向伴随的是传播领域的分众化,但这并没有改变社会进步的趋势和潮流,它不过是除旧布新的一个必要的中介阶段。碎片化之下的真正含义,是在“分众”的背后新的“聚众”需求。先细分,再归聚。这样拥有的将是特征明确的目标传播对象群体,从而以最小的传播代价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将浪费掉的传播资源的传播效能重新找回来。受众碎片化对传媒产业的影响: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 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 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 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

2. “第三人效果”Cthethird-personeffect )

【答案】“第三人效果”理论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P. 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Cthethirdperson )的反应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

3. “双百”方针

【答案】“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4月党中央在讨论十大关系的过程中,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

4. 《共产党人》

【答案】《共产党人》是中共中央出版的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刊物,创刊于1939年10

月20日,由洛甫(张闻天)主编,李维汉负责出版工作。毛泽东为它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系统而又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18年中的宝贵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该刊出至1941年8月停刊,共出19期。

5. 《经济参考》

【答案】《经济参考》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一份综合经济报纸,1981年创刊。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变动深刻,人民对信息产生巨大渴求,《经济参考》报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1984年9月,邓小平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1985年,《经济参考》报发行数量由上年的57万份跃增到78万份,盈利1000多万元,人均创利11万,为1984年的12倍。

6. “红色中华通讯社”

【答案】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二、简答题

7. 我国新闻宣传为什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舆论导向指的是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党和人民的祸福,是新闻工作中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原则性问题。我国新闻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因有如下方面:

(1)人民内部的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正确的舆论,能够凝聚人心,激励斗志,促进团结,推动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错误的舆论,会混淆视听,涣散人心,妨碍事业的发展,造成为社会的不稳定。舆论宜疏不宜堵,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做好错误舆论的转化工作。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实施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实施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舆论作为社会软控机制有助于形成良好风气和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转。马克思把舆论看做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新闻媒介是舆论的载体,也是舆论的扩大器,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的表现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

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4)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良好运作的保障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也是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具体工作方针。新闻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5)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正确的舆论导向打开了人们的思路,帮助人们明辨了是非,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新闻媒介结合我国当前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澄清了社会上的一些模糊认识,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8. 论述台湾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台湾正规的新闻教育事业始于1951年。台湾的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大致情况如下:

(1)1951年,国民党军队的领导机关在台湾复兴岗创办政工干部学校。该校是一所大学性质的学校,学制4年。学校内设置有新闻组,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学员,毕业后全部分配到国民党军队中去从事新闻工作及政工工作。

(2)1954年,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在台北复校,并设置新闻研究所,这是台湾最早、最重要的新闻研究机构。

(3)1955年秋,“政大”又恢复设立新闻学系。以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私立辅仁大学等学校先后设置新闻学系,后均升格为新闻学院。

在这些大学新闻院系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是“政大”新闻学系。该系的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由刚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成归国的马星野等筹办。1943年抗战期间,在当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的擎划下,由中宣部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合作,当时迁至重庆巴县的中央政治学校设立采用“哥大”模式的“新闻研究院”,董显光、曾虚白任正副院长,教授均由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从美国选派,以训练高级国际宣传人才。该院共办两期,毕业生共计59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与中央干部学校于1946年8月合并,改称“国立政治大学”,并于同年11月迁回南京原址,1949年前后停办。1954年夏初,“政大”在台北复校,设教育、政治、外交和新闻4个研究所,次年秋增设教育、政治、外交、新闻和边政等5个学系。1989年,“政大”成立传播学院,除包括原有的新闻研究所、新闻学系外,还包括广告学系和广播电视学系等。

(的台湾另一所富有特色的新闻教育学校是私立世界新闻传播学院。该院的前身是著名报人成舍我于1933年2月在北平创办的北平新闻专科学校,“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于8月10日停办,1942年春又在桂林恢复,改名世界新闻专科学校,1944年11月间桂林沦陷后再次停办。1952年冬成舍我由香港到台湾定居后,于1955年秋发起筹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1956年10月15日开学,成舍我自任校长。该校还在1957年创办8开小报《小世界》(周刊)、1958年创办世新广播电台,以便学生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