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613综合艺术理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颜筋柳骨
【答案】“颜”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 柳公权的书法则偏重骨力劲健。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笔法劲健,各有千秋。又泛指书法极佳,各体都能。
2. 太平天国壁画
【答案】太平天国时壁画盛行。壁圈多承载宣传教化、粉饰太平和为太平天国歌功颂德的政教功能。据记载,太平军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枯上作画。多为反映当时军事斗争的题材。此外,还有很多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等。
3. 《收租院》
【答案】《收租院》是指中国现代大型泥塑群像。全部泥塑分为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帐、逼租、反抗7个部分。以连续性的情节,展示了收租的全过程,共塑造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作品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体,所塑人物形象准确,身分、年龄、个性各不相同,人物神情生动逼真,是中国现代雕塑之代表性作品。
4. 迁想妙得
【答案】“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5. 二高一陈
【答案】“二高一陈”指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三人。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6. 缂丝
【答案】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它是用绕以不同色丝的各种小梭,根据花纹要求分块进行缀织,其纬丝不横贯全幅,因而俗称“通经断纬”。缂丝的色彩可以自由变化,丰富多彩; 由于是断纬单织,所以织幅很薄,并且具有双面效果; 又因为纬丝起头处不相连接,花纹轮廓产生空断,如同镂刻一样,故又称刻丝。缂丝在宋代的发展最大。
二、简答题
7. 南宋时期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为“南宋四家”其中并称“马、夏”的山水画家在艺术上有更新的面貌出现,简述之。
【答案】“马、夏”指马远和夏圭。
(1)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家。画法受其家学影响较大,并师法李唐山水,后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其山水画善于取景,常能以偏概全,从小中见大,故时人称之为“马一角”; 用笔上,扩大了斧劈被法,并擅用勾线,画山石喜用笔直扫,水墨俱下,淋漓畅快,且棱角分明。马远独创勾线画法,对南宋后期院画有很大的影响。其作品《江寒独钓》表现浩渺大江中的一叶扁舟,一人在船头垂钓,巧妙地以大片空白突出了江水的辽阔和钓者的悠闲,在构图上显示出很高水平。
(2)夏圭,字禹玉,南宋画家。主要精于山水,用笔苍老,水墨淋漓,景中人物点族而成,神态生动。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溪山清远图》画秀美清丽的江浙一带景色,山川纵横,稀疏开合,景物变化丰富而又简约,毫无繁冗之感之感; 《西湖柳艇图》突出描堤岸的杨柳河水树画舫,中景点缀乘轿游人,以简洁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恬淡秀美的风貌。
(3)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至于有的画中浮现的及时行乐或荒率凄清的情绪则是那一时代上流社会精神状态的反映。
8.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征。
【答案】宋代院休花鸟画强调深入观察动植物形象情状,讲求“形似”,重视“法度”,亦提倡新意、巧思与诗情,形成了精深完备、“高洁为工”的风格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中既有精工富丽、设色浓重,表现宫廷中奇禽名花的黄氏体,也有清淡疏朗、淡彩着色,描写败荷亮雁的崔白体,但都下细写实、精妙人微。
9. 例举你印象深刻的两位宋代画家的作品,并简述喜爱之理由。
【答案】宋代画家我比较推崇两位人物画家,一为李公麟,二为梁楷:
(1)李公麟,字伯时,自号龙眼居士,是宋代士大夫群中突出的画家。李公麟能诗善文,收集古器物及书画极富,精于鉴赏。广博深厚的修养和对传统绘画遗产的理解和借鉴,使他在绘画艺术上超出时流。
李公麟绘画技巧全面而扎实,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等无不精能。他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特点,又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李公麟临摹古画用绢本着色,忠实于原作的风格; 而个人创作则多以墨笔在纸上作画,这种不着颜色而完全以墨笔线描塑形象的画法,既精密严谨,注重格发技巧,又包含着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致。白描的形成
和提高,李公麟可谓有着重大贡献。李公麟传世真迹不仅有纸本白描《五马图》,还有两件具有影响的作品《西园雅集图》和《龙眠山庄图》。
(2)梁楷,自号梁风子,是宋代风格特异的画家。宋代职业画家及宫廷绘画多追求严谨工细,注重写实; 文人画则以写意为先,抒怀写情,用笔放逸而不拘常格。梁楷的减笔画以逸笔渗入院体画,富有个性,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局面。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梁楷的减笔画有《李白行吟图》、《布袋和尚》、《泼墨仙人图》等。
10.简述“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含义。
【答案】“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指的是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1)“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曹仲达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皱纹贴身,后世评述他的风格:“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这种笔法刚劲稠叠,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
(2)“吴带当风”
“吴带当风”指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一种绘画风格。吴道子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他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便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作,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性。
11.简述对“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认识。
【答案】“昔家富贵,徐熙野逸”是五代时期西蜀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花鸟画风格的总称。
(1)黄筌,西蜀宫廷画家。他继承唐代传统,所画题材多表现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以及其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被称为“黄家富贵”。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痕迹,情态生动逼真。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
(2)徐熙,南唐画家。终身不仕,自命高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草的格式而有所创造,被称为“徐熙野逸”。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他的画注重落墨,有“落墨花”之称。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信笔书写,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代表作有《王堂富贵图》《石榴图》。
(3)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从而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