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59综合知识之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效率

【答案】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即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这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效率是在实践中最常遇到的价值标准之一,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来理解效率这一概念:①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就是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种比例关系; ②经济学中所阐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是对社会福利状态的一种描述。按照该效率概念,如果还有可能对社会目前的状态进行改变,从而可以使社会中某些个体或群体的福利得到提高,但同时其他所有个体或群体的福利都至少维持了原先的水平,那么目前的状态就是没有效率的。相反,如果进行这样的改变的可能性己经不存在了,则配置己经达到一种最优的状态。

2. 外部效应

【答案】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小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3. 系统议程

【答案】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诀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4.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5. 优序图分析

【答案】优序图分析是指一种用矩阵图示的办法分析各因素(条件)对目标(项日成败、服务质量)的重要程度,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即把那些复杂的比较与选择方案问题,转化成两两比较,以便于分析。

6. 利益分析

【答案】在公共政策中,利益分析必须与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并需要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中:①人们在分析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是:分配什么利益,向谁分配利益,谁获利益多,谁获利益少等。这些属于事实层面的分析。②利益分析离不开价值分析,在利益分析中必须渗透平衡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理念,为利益分析提供价值导向。③要在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中寻找利益平衡,化解利益冲突,必须通过规范分析,达到激励和约束多元利益主体行为的目的。

7. 政策执行手段

【答案】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策目标、落实政策内容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中介途径与措施方法的总称。行政管理机构的实施活动依靠的不仅仅是该机构官员的态度和动机,以及外部的压力,而且取决于该机构所能获取的政策实施技术。可以说,政策执行手段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政策执行主体执行力的大小。行政执行的手段包括: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说服引导手段:⑤技术手段。

8. 公共物品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 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 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祝下,市场并小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二、简答题

9. 简述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含义,说明它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分析中的作用。

【答案】(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2)其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分析中的作用

①投入产出分析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系统、部门经济系统、地区经济系统以及企业经济系统,

成为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联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是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②投入产出分析法可用于政策模拟,通过投入产出模型估计这个复杂系统的相互影响,来分析重大决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经济联系,一项新的经济政策出台、实施,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需要投入产出分析法。

③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 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

b. 价值型模型和实物型模型;

c. 世界性、全国性、地区间、地区、部门、企业模型;

d. 产品模型、固定资产模型、生产能力模型、劳动模型、价格模型、财务模型和环境保护模型。

10.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阻碍包括哪些?

【答案】公共政策的终止是一个政治过程,是支持和反对政策终止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上的抵触

①政策制定者。决策者一般并不愿意承认他们费尽心思制定出来的政策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愿意承认政策失败。他们感到若承认政策失败就等于承认他们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犯了错误,从而形成了心理上的包袱。

②政策执行者。他们不愿意承认政策的失败,毕竟政策的实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并且,执行者的权力和利益与政策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关联。

③政策受益者。那些从拟终止的政策中受益的个人与群体同样会因担心政策终止将导致其既得利益的丧失而对政策终止产生逆反心理。

(2)组织的持久性组织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即使己经没有存在必要,也会想方设法维持和延续自己的生命; 组织具有动态适应性,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地调整自己,甚至能针对政策终止的各种措施来调整自己的方向,从而使终止计划天折或破产。

(3)反对势力的联盟

反对政策终止的各种力量在面临政策终止的威胁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联盟,共同抵制政策终止。从政策的实施中获得既得利益的政府组织,一方面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政策终止; 另一方面则极力拉拢政府内外有影响力的人士,联合政府外部的利益集团,共同反对终止政策。

(4)法律上的障碍

任何政策的出台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实现。政策的终止和组织结构的撤销也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来办理。这一过程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有时甚至会延误政策终止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