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51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得出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

【答案】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干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资本边际效率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该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代表的是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

假定资本物品的使用年限是n 年,并且在使用终了时还有残值J ,则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就是:

其中,R 0为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 价格R 1, R 2. …、R n 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 J 代表该资本品在n 年年末时的报废价值; r 代表资本边际效率。

如果R o , J 和各年预期收益都能估算出来,就能算出r ,如果资本边际效率(r )大于市场利率,则该投资就值得,否则,就不值得。 (i )

可以看出,r 的数值取决于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与预期收益:预期收益既定时,供给价格越大,则:越小; 而供给价格既定时,预期收益越大,r 越大。

一个企业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是阶梯形的,但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的边际资本效率曲线如果加总在一起,分阶梯的折线就会逐渐变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凯恩斯所讲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如图所示。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表明,投资量(i )与利率(r )之间存在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 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图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2. 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答案】之所以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其原因在于: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生活,使其达到充分就业或消除通货膨胀。

3.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Py=MV,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 以及物价水平P 在短期内小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M 是可以增加实际国民收入y 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下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律假说,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由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因此交易方程中的y 和M 无关,而v 在长期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增加货币供给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律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4. 实现经济中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1)实现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的是储蓄等于投资机制。在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行为主体。从要素主体获得的收入的使用角度看,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因此总收入y=c+s。从经济的总支出角度看,一个经济的支出由家庭的消费支出和企业的投资支出构成,因此总支出y=c+i。由于投资是由储蓄转化而来的,储蓄也全部转化为投资,否则就会用于消费。因此有i=s,从而经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2)在三部门经济中,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从收入使用角度看,在缴纳政府税收后,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因此总收入y=c+s+t。从支出角度看,家庭有消费支出,企业有投资支出,政府有政府购买支出,因此总支出y=c+i+g。政府储蓄部分为t-g ,投资是由储蓄转化而来的,政府储蓄加上私人储蓄会全部转化为投资,因此有t-g+s=i。这时有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3)在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包括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国际部门储蓄,同样的道理,也与投资相等。因此有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5.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三种核算方法及其比较。

【答案】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①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 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②收入法。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从要素收入角度来对GDP 进行计量。一般来讲,收入法计量GDP 时,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③支出法。支出法是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算GDP 。从这个角度计算的GDP 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从理论上来讲三种方法计算出的GDP 是相等的,其区别如表所示。

表 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6. 简述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与投机理论。

【答案】(1)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该理论由鲍莫尔和托宾提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犹如持有存货,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需要有更多的货币从事交易,另一方面,随着利率的提高,持有货币的成本(放弃的利息收入)会上升,因此,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货币需求的平方根公式为:

式中,tc 为现金和债务之间的交易(转换)成本; y 为人们月初取得的收入; r 为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