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843综合考试(含政治学、公共政策)之《政治学导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判断题
1. 任何政治统治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其社会行为的性质是由该行为发生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因此,确定特定社会行为的本质,应该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考察。
(2)政治统治是政治权力的典型行为,而这一行为发生于政治权力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所以,确定政治统治的性质,应该从这一政治行为得以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权力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制约关系入手,从这一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的考察入手进行。纵览人类政治社会发展历史,并不是所有的政治统治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①社会主义社会以外的阶级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凡是少数人在经济上居优势地位,即少数人占有全社会的生产资料、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以国家为代表形式的全民所有,人民就成了统治者,因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社会。
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2. 政治文化指人们对政治体系的感情、态度、认知、评价等心理积淀; 还包括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等理性层面; 也包括政治制度与政治规范等物化层面。
【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原因如下:
(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中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这句话前两个包括所包含的内容是观念性的政治文化,一般没有异议。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是政治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一种实体性的政治文化。 从一般的文化意义来讲,将作为物化形态的政治制度、政治规范和经过理论升华的政治思想纳入政治文化范畴,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一方面,传统的制度研究和规范研究又都被归结为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将被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虽然政治制度、政治规范、政治思想对政治体系和体系成员的政治行为方式发生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它还需要一个转化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的过程。
(2)从政治学的发展进程和政治文化概念出现的背景来看,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3. 政治权力作用过程是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政治后果的过程,所以使用政治权力的能量与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成正比。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政治权力的作用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政治权力主体必然要把政治权力施诸社会和其他政治力量甚至自然界。
(2)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效益。政治权力的作用过程是一个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相应作用后果的过程,这就造成了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问题。一般说来,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与成本成正比关系。但是,在实际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作用成本与收益之比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治权力付出的实际能量、作用层次、作用时间、政治权力客体反作用的能量、方向、时间等等。
综上所述,使用政治权力的能量制约着政治权力作用成本与收益之比,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4. 政治权力作用过程是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政治后果的过程,所以使用政治权力的成本与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成正比。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政治权力的作用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政治权力主体必然要把政治权力施诸社会和其他政治力量甚至自然界。
(2)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效益。政治权力的作用过程是一个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相应作用后果的过程,这就造成了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问题。一般说来,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与成本成正比关系。但是,在实际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作用成本与收益之比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治权力付出的实际能量、作用层次、作用时间、政治权力客体反作用的能量、方向、时间等等。
综上所述,一般来说,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与使用政治权力的成本成正比,题目中的观点倒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
5. 政治文化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案】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可将政治文化分为以下基本类型:
(1)按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认同的程度划分,政治文化划分为不完整的政治文化和整合的政治文化。不完整的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对政治系统缺乏普遍的认同感,地方性忠诚超过对中央的政治忠诚。整合性的政治文化则能够表现出比较一致的和阶层化的政治认同。
(2)按历史发展阶段划分,政治文化可划分为狭隘的地方性政治文化、臣属型政治文化以及参与型政治文化。在狭隘的地方性政治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个人对政治体系最多只是模糊地意识到,对政治体系的变革也很少有什么期望; 在臣属型政治文化中,人们虽然能够对政治体系及其政策输出作出较为频繁的反应,但他们并没有感到主体可以在政治系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整个政治系统和政治输出往往逆来顺受; 而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以及政治输入和输出,都有着明确的意识,个体成员对自身在政治系统中的角色地位,也有着清楚的概念。
(3)按政治体系功能的三个基本层次一一体系层次、过程层次和政策层次,将政治文化分为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体系文化表明公民的政治倾向对一个政治体系的维持和调节,政治
体系的合法性和政治共同体的同一性是体系文化的重要内容; 过程文化,即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服从,或者冷眼旁观,过程文化还体现在公民的政治信任程度、政治感情等方面; 政策文化,即公民对公共政策的政治倾向,对重大政治问题所持的态度,这影响到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公共政策能否得到顺利推行。
6. 雅典民主制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案】雅典的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人民主权
雅典民主制度体现着雅典奴隶主自由民多数人的主权。伯里克利斯曾自豪地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体现雅典人这种公民主权观念的,便是民众大会权力至上的制度。雅典的民众大会是所有成年雅典公民皆可参加的大会。在这里,任何公民都可发言; 一切法律在其颁布之前都要在这里讨论通过; 所有重要的国家官吏者; 要在这里选举产生,一切关于战争与和平及其它重大国务都要在这里经过辩论、以多数人的意见作决定。通过这种制度,雅典的普通公民确实有许多机会去影响乃至决定政府的决策。而通过选举产生的官吏,也能较好的体现和执行民意。
(2)同公民主权密切相联系的是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事实上,这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大家认为平民政体具有两个特别的观念:其一为“主权属于多数”,另一为“个人自由”。平民主义者先假定了正义(公道)在于“平等”,进而又认为平等就是至高无上的民意。雅典人的自由平等观念可以溯源于氏族社会的传统,又被强化于雅典进入阶级社会后的特殊的生产方式。
(3)轮番而治
“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集中表现在雅典的官吏制度上,它是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自由的要领之一(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国家的一切公共职务(除十将军之职外)向一切等级的公民开放,只有为保证任职者能正当、顺利地履行职责的一些极少的、必要的条件限制。如规定,陪审法庭中的陪审官必须是年满30岁以上的、不欠公共债务的公民。官吏的选举一般都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所以普通公民担任公职的机会是相当多的。国家的一切公共职务(除十将军之职外)向一切等级的公民开放,只有为保证任职者能正当、顺利地履行职责的一些极少的、必要的条件限制。官吏的选举一般都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所以普通公民担任公职的机会是相当多的。重要的官吏是以民众大会举手选举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真正的才能。
7. 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这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
(1)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它以专制主义与等级观念为核心内容,而且,大多数社会成员都用一种带有迷信色彩和宿命论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