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2

2017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1

2017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32

2017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41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在中国该如何构建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的机制?

【答案】(1)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

水资源既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应该在水资源配置和利用过程中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①农村生活用水

自我抽取地下水或担取河水,水的市场无法建立。

②农业用水中

采集天然降水,这就形小成市场,还需政府支持; 农民抽取地下水和河水,这些水属于公共资源,也小能够形成市场,但可考虑通过政府收取水费的办法,来调节农业上的用水量。

③节约农业用水策略

a. 按用水量来收费; 有些农民的灌溉用水来自于灌区供水,就要让农民承担部分供水成本。 b. 收获的水费应用于补贴节水灌溉的设施和设备,从而使节水农业变为现实。

(2)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

中国水资源在地区和季节的分布上都表现为严重的不均,要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就要对水资源进行拦蓄和输送,水资源的跨流域或跨地区调配是符合效益原则,有利于经济发展。建立水资源重新配置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水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单纯的市场机制可能会造成水资源配置的失灵。国家必须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以促使用水单位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均衡利用。只有政府和公共则力才有可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

(4)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

①如果农业节水技术能够形成有形的商品,则市场力量会推动这类技术的进步。这类技术进步多触角,多方位、反应快、周期短,效益好。

②如果农业节水技术不能够形成有形的商品,农业节水技术就难以商品化,则推动这类技术进步的力量将主要来自于政府。这类技术进步是非市场经济的产物,往往反应慢,时间滞后,周期长,科研投资不能直接收回,但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较大,许多农业节水技术具有这类性质。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谁? 权利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

流转的方式。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的权利

①发包方不得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②承包方有权获得流转收益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3.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农业现代化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①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必须具体两个方面的内容:

a. 农业现代化是从直观经验和手工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经营管理方法为基础的农业过程;

b. 农业现代化是从自给自足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和商品农业大发展的过程。

②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减负和保护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过程,是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转变的过程,特别是农业保护程度不断提高完善并走向科学化的过程。

(2)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①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的动态性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

②农业现代化内容的广泛性

农业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而且包括农业生产手段、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业调控机制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农业内部各主要环节实现现代化,也要体现在农民生活、农村社会和环境建设等支撑环境实现现代化。

③农业现代化的地域性和阶段性

农业现代化的地域性,是指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差别巨大,各地农业现代化的必须充分考虑本地的自然经济特点。

④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继承性

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现代农业作为对传统农业扬弃的产物,具有深刻的历史继承性。农业现代化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增加新的理念和内容,但不是对传统农业的全面否定。

4. 食品质量安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食品数量安全得到保障后,追求食品质量安全也就逐渐成为必然。只有当国家工业化基本实现以后,国家财力增强,才有可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给予有力的支撑。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升。

(2)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多个学科和专业技术的知识。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相关农化用品的使用造成农产品污染; 各种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产生了一系列的食品卫生问题。科学技术有助于解决工农业污染问题。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必将逐步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一系列难题。

(3)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与人们总体生活水平相适应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安全要求不断增强,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也越高。

a. 当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上时,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食品的数量安全;

b. 当恩格尔系数在40%~50%时,人们逐步关注食品质量安全;

c. 当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时,人们对食品营养、安全卫生水平要求更高。

5. 农业家庭经营为什么会出现兼业化?

【答案】农户兼业化的原因有:

(1)农业强烈的季节性、生产周期长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不一致是农户兼业经营的客观基础

①农业的季节性、周期性

当不利于生物生长的季节来临时,一般的农业生产活动就停止了。

②农业生产过程的不一致

即使是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也因劳动投入过程与农作物生产过程交错进行,使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生产工具使用具有阶段性和间歇性。

③单纯经营农业的农户带来的不利影响

a. 农业劳动力和生产工具在使用上的忙闲不均,出现了农闲季节劳动力季节性剩余和生产工具的季节性闲置;

b. 只有农产品收获后才有一次性收入,平时只有投入没有收入;

c. 农业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单一经营农业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