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81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历史背景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②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
③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各级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习惯于把一些闹事问题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基本内容有: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2. 我国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答案】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的客观依据有:
(1)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越发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推进,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的政策。在开放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都是不可能的。
(3)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把立足国内、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力一针。但同时又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为此,要打开国门搞建设,把开拓国内市场、利用国内资源同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结合起来,把对内搞活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4)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
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根据国情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这样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①“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②“双百”方针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针; ③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①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②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③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4. 简述科教兴国的根本途径。
【答案】(1)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而言: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是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二是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二、论述题
7.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认识(包括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内涵、基本内容、目的或所欲解决的根本问题、精神实质、历史和当代意义及影响等)。
【答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背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