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在世界上,中国人恐怕是最讲究称谓的,因而称谓之多,称谓之细,称谓之复杂,恐怕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这点也正是中国称谓最鲜明的特色。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向来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并称于世,有着极为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礼让为本、三纲五常等一整套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和礼法;二是中国从周朝起就是宗法制社会。宗法以家族为中心,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二者的结合对称谓语的影响就表现为:亲属称谓语扯得远、分得细,嫡庶亲疏辩得明、分得清,社会称谓讲究多、名目繁。本文对大荔的称谓语进行了调查,具体写出大荔称谓语的语义内涵,包括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分析了亲属称谓的变化,社会称谓语的特点,同时,也对大荔称谓语的文化内涵作出解释。
第一章称谓语研究综述,先陈述称谓语研究的意义,再总结以往称谓语的研究状况,交代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来源以及所用的方法;
第二章首先对大荔亲属称谓语进行列举,这是调查研究本地区称谓语的基础,接下来分析了亲属称谓语的演变,包括三方面:亲属称谓语的简化、亲属称谓语的年龄差异和表排行的序数词减少或消失,说明造成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分析了社会称谓语的类型,列举出大荔特色的社会称谓词,同时,对一种特殊的社会称谓语进行了研究分析,即亲属称谓语的社会化用法,就是把本来是亲属称谓词泛化,用于非亲属关系的称呼中,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社会称谓语的缺失也是现在称谓语使用上存在的一个问题,文中对此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并且对大荔称谓语的特点进行总结,由于交通和媒体的发达,普通话的普及,方言越来越多被影响和同化,所以大荔称谓语也有城乡趋同、城乡差异变小等特点;
第四章从等级观念、官本位和亲和观念等三方面,描述了大荔方言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对称谓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