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J2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答案】补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又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这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2. 或然率(概率,几率)
【答案】或然率(概率、几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件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总数之间的比率。
3. 精神交往
【答案】精神交往包括思想交往和心理交往。精神交往是较为远离生产劳动过程的交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产过程和经济利益关系,往往把目标放置于那些较为普遍的、恒久的事物之上。其形式主要有宗教、道德、科学、哲学、艺术等等。
4. 认识
【答案】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①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这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②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就是坚持认识论的可知论,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 ③认识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主体正确地反映客体。
5. 社会革命
【答案】社会革命主要是指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即由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腐朽的社会制度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改变社会形态的实践方式。‘已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又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形式。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只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栓桔。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达到见如花的程度,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也不能照旧生活下去时,就具备了发生社会革命的客观形势,而先进阶级用先进思想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则是社会革命的主观条件。社会革命是一系列客观和主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6. 人民群众
【答案】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7. 谬误
【答案】谬误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相背离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坚持和发展真理,就必须同谬误作斗争。
8. 量
【答案】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案】在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活动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从量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数。在任何时候,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要成员。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
(1)人民群众的构成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及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形态、阶级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不同,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剥削阶级及其成员,也可能成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在当代,一切赞成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及赞成“一国两制”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集中体现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的承担者,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改造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增长。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都是建立在劳动群众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的。劳动群众在物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则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在哲学、科学和文艺等领域里,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对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都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对精神财富的创造,突出地表现在他们
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从而提供丰富的初成品,成为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直接依据。人民群众对精神财富的创造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他们直接创造出无数优秀的精神产品。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在社会变革时期,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发展前途的巨大作用就突出地显示出来。人类历史表明,人民群众的斗争始终是推翻旧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决定性的社会变革力量。人心所向体现了时代的变革要求,代表了历史发展的主流,预示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总之,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结果。正是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的实践活动创造着历史,推动着社会前进,并最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0.世界观与人生观
【答案】(1)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人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在社会生活中关系到人们对自然、历史的根本性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
(2)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人生观决定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并具体地表现为对生死、祸福、荣辱等问题的看法。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3)关系
①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世界观理论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阐发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对人的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实际地塑造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人生观。
②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必然渗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人对自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从根本上说,人生观是一个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问题。
(4)评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存在方式、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争取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以及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实现人生的价值,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1.价值评价的标准
【答案】价值评价的标准是指主体评价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尺度。人们对事物的评价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价值的本质规定了人的需要是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评价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的需要不同。
(1)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