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专业学位)805综合理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黄庭坚

【答案】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知名诗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著有《山谷词》。

2. 孙过庭《书谱》

【答案】《书谱》,又名《书谱序》,一卷,书论,唐代孙过庭著。孙过庭,字虔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工行草书,得王羲之体。《书谱》首述汉魏以来善书者,以确立王羲之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中的地位。次论正草二体书法、章法,兼论六文、八体,概述了书法源流与支派。《书谱》对书理的阐述与书法技巧的探索产生不小的影响。其价值在于:①打破以前书论谈形不外字形、态度、形势等的狭小格局,而代之以宏观的研究方法; ②论书法作品的达情作用,多有独到之处; ③提出许多富于艺术辩证法的思; ④提出了书法技法的高度,被奉为圭臭。

3. 马家窑文化

【答案】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彩陶纹饰各具特点,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4. 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5. 三远

【答案】三远是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由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三种不同方法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的诞生,对中国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6. 晋祠圣母殿彩塑

【答案】晋祠圣母殿彩塑为塑造于宋代晋祠圣母殿内的彩绘泥塑,是为祭祀西周武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所建。在圣母殿中塑圣母及四十二个侍从像,殿内正中帐内为圣母坐像:圣母坐木制方座,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双手隐于袖中,一置胸前,一置腿上,蟒袍自两膝向下沿方座垂下,整个塑像呈稳定的三角形,形态显得特别端庄。塑像既吸收了佛教造像的传统,又据不同题材有所变化。座后屏风皆绘以水波纹装饰,也是宋代流行的手法。侍从相中有侍女三十三尊,手中各持一物,各守职事。她们面庞丰满,眉宇间细微的起伏都显露出少女的妩媚,且随年龄的长幼,各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风度。她们有的持巾俯首,有的持物而立,细致的身姿动态的处理,使人物富有生气,体现了宋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塑造生活形象的高度水平。衣纹的塑造也体现出雕塑家高超的技艺。

二、简答题

7. 简要论述汉代墓室壁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代表作是什么?

【答案】中国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强。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汉代墓室壁画经历的阶段

汉代墓室壁画大体划分为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等五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代表作

①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1988年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和1983年发现于广州象岗的南越王墓为代表,两处壁画都鲜明地体现出升仙的主题。

②西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上千秋墓、烧沟61号墓和浅井头墓为代表,题材主要有日月星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及历史故事等。

③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金谷园墓、山西平陆及陕西千阳墓为代表,流行日月星象与四神图像。

④东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邝山、金谷园,山东梁山后银山及辽宁金县营城子墓为代表,壁画题材以日月天象、四神、祝祷升天为主,出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治所、属吏、幕府以及坞壁等新内容。

⑤东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河北望都一号墓、途家庄壁画墓、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为代表。题材主要是标榜墓主人生前地位的属吏与出行车马仪卫,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一类的古代圣贤,荆柯、伍子青一类的忠臣义士,丁兰、秋胡妻一类的孝子列女等。

8. 简述唐长安城的建筑特征。

【答案】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较大的都城。其建筑特征有:

(1)宏大的规模,整齐的规划,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

(2)布局严谨,方整对称,明确划分了功能区域,成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象征。宫殿附有园林特色的宅邸和遍布全城的寺院塔庙,形成了城市建筑的独特艺术风貌。

(3)在城市的边缘规划了园林区,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成为民众的游览场所,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创举。

(4)其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历代有许多文人学士进行过考证和研究。

(5)布局方式和规划制度,成为当时周边邻国效仿的典范,对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建筑亦有深远影响。

9. 简述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艺术价值。

【答案】号称“白阳、青藤”的陈淳与徐渭是两位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的继往开来的开派大师,他们的水墨写意花卉对以后的花鸟画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绘画史上富有开拓性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

(1)陈淳

陈淳,号白阳山人,尤擅水墨写意花鸟,开明代写意花鸟画新格局。代表作有《秋葵图》《山茶水仙图》。

①早期笔墨简洁精练,风格疏爽,意趣闲静。中年以后,在继承沈周、文徵明水墨写生的基础上,上追宋元,广师博取,综合各法,创造出挥洒自如、高逸超迈的大写意画风;

②写意花鸟造型写实精当,严于剪裁。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也时作草书题诗,配合画意。画法已呈放逸,表达感情显得逸宕;

③山水画不同流俗,惜为其花鸟画声名所掩,以写意花鸟之法施之山水,其墨气的浓淡似一笔为之,笔致轻松随意,奔放洒脱,满幅粗枝大块,有越出纸外之感。

(2)徐渭

徐渭,号青藤,一生坎坷,形成狂傲不羁的个性,是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大家。代表作有《杂花卷》《墨葡萄图》。

①徐渭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特长于水墨大写意花卉,喜作水墨葡萄、牡丹,工画残菊败荷,炉瓶彝鼎,以隐喻自己怀才不遇,借物抒惰,以物喻人,虽狂涂乱抹却皆古朴淡雅,横生意趣而别有风致;

②徐渭常题诗题句于作品中,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撞,所表现的思想政治倾向多比较激烈

③徐渭开写意花鸟画一代新风,是水墨大写意体派的真正确立者,从根本上完成了写意花鸟画的变革,其画风有力地推进了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画史上称为青藤派。他的花鸟画吸取了宋元及沈周、林良、陈淳等花鸟画的长处,又有重大的革新,形成独具匠心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