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860分子生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转录后加工(post-transcription processing)

【答案】转录后加工是指新合成的较大的前体RNA 分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修饰,转变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成熟的RNA 分子的过程,主要包括剪接、剪切和化学修饰。

2. 简并性(degeneracy )

【答案】简并性是指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对应于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synonymouscodon ) 。

3. 操纵子

【答案】操纵子是指原核生物基因中,多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排列在基因组序列中,构成信息区,连同上游启动区和操纵基因区及下游转录终止区一起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4. SDS 电泳(SDS-PAGE )

【答案】SDS 电泳(SDS-PAGE )是指根据SDS 和还原试剂将蛋白质分子解聚后亚基的大小,在恒定pH (碱性) 缓冲系统中分离的方法,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质量。

5.

【答案】核开关。核开关是指一类通过结合小分子代谢物调控基因表达的mRNA 元件,它位于特定的mRNA 区域,可以不依赖于任何蛋白质因子而直接结合小分子代谢物,继而发生构象重排,影响mRNA 活性。

6. 顺式作用元件

【答案】顺式作用元件是指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特异DNA 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沉默子等。

二、简答题

7.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品质最使你受到感动?

【答案】科学家们对于生命科学执着的追求最令人感动。正如华罗庚所说:“科学成就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时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每个生命本质问题的重大突破都

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是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漫长的岁月中,前赴后继地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去论证,反反复复又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才有了今天繁荣的生命科学。如从提出,到发现,冉到证实遗传物质是DNA 的过程,前后经过了许多科学家不断提出质疑,然后反复试验、论证,最后才得出结论,为基因学奠定了基础。我们在科研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习这些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也可从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发现的创新精神等方面作答。)

8. 简述激活蛋白(CAP )对转录的正调控作用。

【答案】CAMP 与CRP 结合后形成复合物激活蛋白CAP 。在缺乏葡萄糖时,CAP 合成量增加,提高酶与启动子 结合常数,CAP 起到取代区功能的作用;CAP 还能抑制RNA 聚合酶与DNA 中其他位点的结合,提高与其特定启动子结合的概率。

9. 简述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II 梭基端结构域的功能。

【答案】(1)转录起始时,CTD 的Ser , Thr 的轻基非磷酸化,易与DNA 结合;

(2)转录延伸时,CTD 的Ser , Thr 的轻基磷酸化,松弛与DNA 的结合;

(3)CTD 的磷酸化有利于5' 的带帽反应的发生,CTD 的长度以及表达量也会对带帽和加尾产生影响;

(4)CTD 的变化不仅影响剪接因子在核内的分布,而且还对mRNA 选择性剪接产生一定的影响。

10.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意义。

【答案】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世纪90年代启动,计划测定人类单倍体染色体组中约30亿碱基对序列,解析人类基因组中携带的有关人类个体生长发育、生老病死的全部遗传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

确定人类基因组中约

于研究基因的产物及其功能;

(2)了解转录和剪接调控元件的结构和位置,可以从整个基因组结构的宏观水平上了解基因转录与转录后调节;

(3)从总体上了解染色体结构,了解各种不同序列在形成染色体结构、DNA 复制、基因转录及表达调控中的影响与作用;

(4)研究空间结构对基因调节的作用;

(5)发现与DNA 复制、重组等有关的序列,为研究人类基因组的遗传与进化提供重要依据;

(6)研究DNA 突变、重排和染色体断裂等,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7)确定人类基因组中转座子,逆转座子和病毒残余序列,研究其周围序列的性质,有助于人类有效地利 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

个编码基因的序列基因在基因组中的物理位置,可用

(8)研究染色体和个体之间的多态性,能应用于基因诊断、个体识别、亲子鉴定、组织配型、发育进化等研究,有助于研究人类历史进程、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与迁移以及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比较。

11.什么是编码链? 什么是模板链?

【答案】(1)编码链即有义链,是指DNA 双链中与mRNA 的序列(在RNA 中是以U 取代了DNA 中的T )和方向相同,不能充当转录模板的那条DNA 链。

(2)模板链即反义链,是指DNA 双链中作为转录模板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 前体合成的那条DNA 链。

三、论述题

12.基因克隆中蓝白斑筛选的两个分子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答案】蓝白斑筛选是根据载体的遗传特征筛选的一种方法。

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一个大肠杆菌的DNA 的短区段,其中有

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称为半乳糖苷酶基因(),编码的多肽称为多肽,该多肽没有半乳糖苷酶活性。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 ), 它并不破坏读码框,是外源DNA 的选择性插入位点。适用于蓝白斑筛 选的基因工程菌为p 半乳糖苷酶缺陷型菌株。这类宿主菌的染色体基因组中编码P-半乳糖苷酶的基因突变(M15 突变,缺失氨基酸残基11〜41)。宿主和质粒编码的半乳糖苷酶片段虽都没有酶活性,但质粒转化后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

的蛋白质。这样,lacZ 基因在缺少近操纵基因区段的宿主细胞与带有完整近操纵基因区段的质粒之间实现了互补, 称为α-互补。由α-互补而产生的

色底物

DNA 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破坏了细菌在诱导剂IPTG 的作用下,在生

半乳糖苷)存在时产生蓝色茵落,因而易于识别。然而,当外源 多肽的形成,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这种重组子的筛选,又称为蓝白斑筛选》

13.你打算扩增下图所示的两段序列之间的DNA ,请从所引列引物中选出合适的一对。

【答案】引物1:5‘-GACCTGTGGAAGC ; 引物2:5’-CAATCCCGTATG 。

设计一引物的原则:

(1)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个核苷酸。

(2)碱基随机分布,避免出现嘌呤,嘧啶的堆积现象。G+C的含量为45%~55%。3' 端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