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662设计理论之设计学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被视为德国的现代设计之父。
【答案】彼得·贝伦斯
【解析】彼得·贝伦斯拒绝复制历史风格,而在研究植物、花卉的造型和动物界、植物界线条的基础上坚持理性主义美学原则,其风格接近几何图形,因而易于转向纯工业形式的创作,他的设计奠定了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因而被视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
2. _____又称设计评论,是研究设计批评的学科,也就是元批评,本身就是设计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设计艺术批评
【解析】设计艺术批评是研究设计批评的学科,即元批评,是设计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批评的对象包括设计现象、具体的设计品和设计创作的一切形式。设计批评者是设计的欣赏者和使用者。
3. “有机建筑”的提倡者是莱特,于1937年设计的“_____”,成为20世纪设计史上的一个典范。
【答案】流水别墅
【解析】“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别墅的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
4. 在西方,一般以霍加斯于1753年出版的_____一书为最早的设计理论著作,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批评理论却是从19世纪才开始的。
【答案】《美的分析》
【解析】威廉·霍加斯是英国著名固家、版画家、讽刺画家和欧洲连环漫u 的先驱。他在《美的分析》一书中对设计的美应以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作了敏锐的分析,是最早出现的讨论设计功能的理论著作。
5. _____是为了1851年在英国举行的工业博览会而建筑的一座以玻璃和钢铁构件为建材的巨型展览厅。
【答案】水晶宫
【解析】水晶宫是英国伦敦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建于1851年,最初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是万国工业博览会场地。1854
年被迁到伦敦南部,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6. 包豪斯的双轨制教学是指_____和_____共同指导学生的制度。
【答案】形式导师; 工作室导师
【解析】包豪斯初期教学采用“双轨教学制”。每一门设计课程均由一位“造型老师”和一位“技术老师”共同教授,是学生能够同时接受纯艺术和纯技术的教育的长处,并使二者合二为一,以培养艺术与工业结合的初步基础。
二、名词解释
7. 设计鉴赏
【答案】设计鉴赏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对设计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设计鉴赏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活动,对此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考察,是设计鉴赏的主要内容。
8. 德意志制造联盟
【答案】德意志制造联盟是1907年在穆特修斯的倡导下,由凡·德·威尔德、贝伦斯、诺曼、霍夫曼等著名的工业家、艺术家、建筑家和作家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旨在探索设计与工业的有机结合,提高德国设计水平,创造优良产品。联盟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在肯定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把批量生产和产品标准化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成为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石。
9. 生存设计
【答案】生存设计是指为了保证和维持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而进行的设计工作。远祖时代人类的生活环境极为残酷,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早期的设计如猎具、衣物、掩体、武器等都是为了维持生存需求,或抵御自然灾害和野兽的袭击。在危急情况下,生存愿望和能力引导产生了生存设计,这种设计的质量决定了设计者的生与死,因此常常是成功的设计。
10.乌尔姆设计学院
【答案】乌尔姆设计学院是1950年爱歇·舒尔在德国乌尔姆市建立的战后最重要的设计学院。学院的设计教育体系以科技为基础,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在继承包豪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美学思想,建立了高度理性的系统设计理论,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设计人才和设计方案,是战后“新功能主义”的代表。其设计艺术思想被德国布劳恩家电公司广泛实施,将设计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形成了“布劳恩原则”。在乌尔姆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德国产品渐渐以理性、可靠、高品质、功能化的特点闻名于世。
11.视觉传达设计师
【答案】视觉传达设计师是指专门从事将思想或概念转变为视觉形象,并向消费者传达信息
的设计工作的人,其职能范围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店内外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
12.环境设计设计师
【答案】环境设计设计师是指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环境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属于技术性人才。
三、简答题
13.简述铜镜的发展历史。
【答案】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是铜镜的主要产地。战国铜镜的特点有四:薄胎、卷边、川字纽(或称弦纹纽)、双层纹(即有主花和衬托的地纹)。
(2)汉代
汉代铜镜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汉代铜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西汉时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孤纹做边饰; 西汉末到土莽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 东汉时期的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
(3)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的铜镜早期比较草略,晚期不乏精美之作,铸作精巧,图案工整,流行纪年铭文。装饰花纹有龙虎纹、翔鹤兽纹、十二生肖纹等。其中绍兴铜镜较有特色,用浮雕手法表现神人、车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4)唐代
唐代有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尚,因而铜镜装饰异常精美。除了传统的圆形外,菱花形、葵花形也是具有唐代特色的样式,盛唐时期尤为流行。从整体来看,唐镜的装饰花纹早期多为四神镜、十二生肖镜、瑞兽镜、海兽葡萄镜,中期多为莺鸟镜、花鸟镜、瑞花镜,晚期多为八卦镜、万字镜。
(5)宋代
宋代铜镜较流行亚字形镜和有柄铜镜。早期曾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制作精巧的铜镜,但晚期甚为简陋,日趋衰落。早期装饰流行旋转式,多用缠枝花,镜体较薄,多用平刻,纹饰多用连珠纹。南宋铜镜多有柄,且一律素地无纹,唯镜背有一长方形阴刻款式,注明产地。
(6)元代
元代铜镜的制作已不如从前讲究,相当简略,多为素面,制作粗糙,可能是由于玻璃代替了铜镜照面的原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