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地区发展模式

【答案】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它采用的方法是自助与合作的方法,以具体目标为主,通常未能有效地引进外来的资源。

2. 过程技巧

【答案】过程技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接案和约定技巧。

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2)评估技巧。

它是指收集与案主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3)签订契约技巧。

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4)介入技巧。

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5)检讨及终结技巧。

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3. 剩余性社会福利

【答案】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4. 认知理论

【答案】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

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5.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儿童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以及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2)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怎样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会测量尺度的种类及相互间的关系。

【答案】(1)社会测量尺度的种类:

史蒂文斯1951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分类法,他将测量层次分为四种,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①定类测量也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②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③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④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2)相互间的关系:

上述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高层次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 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的测量处理。比如,定序测量具有定类测量的分类功能,且可以作为定类测量使用。同样地,定距测量具有定序测量的排序功能与定类测量的分类功能,且可以作为这两种测量使用:但反过来则不行。

7. 简述影响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因素。

【答案】影响社会行政体制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福利资源募集方式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等。

(1)国家政治制度;

最早提出“福利体制”概念的丹麦社会福利研究专家艾斯平一安德森在解释不同福利体制差

异的原因时,提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阶级动员的性质(尤其是工人阶级),阶级政治联盟的结构,福利国家体制制度化的历史传承。这三个因素的核心就是阶级结构,正是阶级结构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福利体制类型。

(2)经济发展水平;

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形式和社会福利待遇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3)福利资源募集方式;

当前各国政府为谋求有效推动社会行政,以实现社会福利的目标,对于筹集经费无不全力以赴。其来源有四不中:

①政府按年度编列财政预算;

②政府为举办某种社会福利事业而开征特别税,专款专用;

③政府拨付特定税收的全部或部分,作为社会福利基金,专款专用;

④政府制定有效办法奖励国内民间机构团体及热心人士的捐赠,并建立志愿服务完整体制,有效结合民间力量配合政府推广社会服务。上述不同的福利资源募集方式对一国福利体制也会产生影响。

(4)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社会服务即社会工作就与政府的社会政策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组织的社会服务一般是在政府的社会政策框架内进行的;

②社会福利服务活动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

③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政策的“检验器”;

④社会工作的效果有可能反过来成为推动社会政策改进的力量。

8. 什么是社区工作? 其目标是什么?

【答案】(1)社区工作的定义

社区工作的一般性定义可以叙述为: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2)社区工作的目标

①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a. 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b. 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c. 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

d. 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