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郭士立

【答案】郭士立是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来华办报的一位外国传教士,也是香港英治时期的高级官员,曾三次在中国沿海各地游历,收集情报,在上海等地贩卖鸦片并在“阿美士德”间谍船上活动,同时散发宗教书刊。郭士立不仅精通中文,能讲普通话及闽粤方言,还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其所刊载的内容已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姐等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已在次要地位。

2. 公共新闻学

【答案】“公共新闻学”(Pnblio7onmalism )又称为“公民新闻学”(Civio7onmaliem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新闻界,尔后波及西方其他国家。其基本内容为:①对重新树立公共意识的一种期望; ②更长时间的注意力的保持; ③深刻地解析引导我们生活的社会系统的愿望; ④对中间部分的更多关注和少走极端; ⑤有关政治争论的报道应重视内容,而不是技巧; ⑥培养公众思考能力的一种愿望。公共新闻学的核心概念是两个关键词:公共利益和民主。

3.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忠实于客观实际的性质和程度。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真实性含义的基本要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细节准确真实; ②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客观的事实总体要一致; ③揭示事物的本质。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4. 4P 理论

【答案】+4p; 理论由美国行销专家麦卡锡1960年提出,该理论构造了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本框架,包括产品Cprodnot )、价格(prioe}、渠道(place )和促销(promotion )四个要素:产品—注重开发产品功能; 价格—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渠道—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培育经销商和建立销售网络,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分销商进行; 促销—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行为促使消费增长。该理论的基本点就是制造商控制整个流程。

5. 新闻活动

【答案】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这些都可以算作新闻活动。

6. 选择性理论

【答案】选择性理论是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受众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选择性理论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7. 商业性报纸

【答案】商业性报纸是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为此报纸竭力开拓销路以争取广告客户,提高广告收费标准。为了追求销路和利润,报纸的内容一味迎合读者,读者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有时连报上的政治观点也竭力迎合读者,摇摆不定。商业性报纸一般不重视言论,有些以消息的量多、迅速而吸引读者,有些以凶杀、色情、祸害、奇闻趣事等新闻刺激读者。

8. 舆论引导

【答案】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而言,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9. 《读卖新闻》

【答案】《读卖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1874年创刊于东京,创办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该报初为隔日刊,只发行200份,半年后改为日刊,发行量猛增至一万份,居东京各报发行份数之首。从1886年起,《读卖新闻》开始刷新版面,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主为读者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使该报以“文学报,,的特质身价倍增。1950年起实行股份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有三个总局,有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

10.现实受众

【答案】现实受众,是指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与现实受众相对应的是潜在受众,即指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新闻媒介是开放的大众传媒,从理论上讲,全社会的成员都可成为其受众,即任何媒介的受众群都有潜在的、可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这是媒介得以不断拓展受众面的基础。

二、简答题

11.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答案】(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后,我国无产阶级自觉地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

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吸收了国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民主主义新闻事业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经验,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注重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其特点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并使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筹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共产党发起组或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创办的。改组后的《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公开申明自己是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说话的。《劳动界》表示,要努力成为“中国劳动阶级有力的言论机关,,。《劳动音》创刊词宣称,要“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为他们提供阶级斗争的工具。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劳动界》等工人报刊紧密联系工人生活和斗争的实际,通俗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取得了良好效果,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范例。它们初步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观察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劳动音》一创刊就明确指出:“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而不向无产阶级作实际运动,结果只是空谈。”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改组后的《新青年》,成立了新青年社,作为联系工人群众的公开机关。它帮助工商友谊会(店员组织)创办了《伙友》周刊,扩大了《新青年》和工人群众的联系。《劳动界》用大号字刊出启事,“本报欢迎工人投稿”,发表了许多工人写来的文章和通讯,依靠群众办报。《劳动界》还帮助发起和建立了机器、印刷等工会,指导这些工会出版了《机器工人》、《友世画报》等工人报刊。改组后的《新青年》增设《编辑室札记》专栏,加强编者和读者的联系,听取读者批评,改进工作。

12.简述新闻的本源与来源的区别。

【答案】新闻本源和新闻来源是不同概念,前者侧重于新闻的实质,而后者侧重于新闻的出处。

(1)新闻本源是指新闻的根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