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6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解释下列各题

1. 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2. 政治社团

【答案】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它小同于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集团等概念。从社会利益关系方面来看,政治社团实际上是建立在多种社会关系及其利益关系基础上的组织和制度形态; 从政治权力的作用来看,政治权力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政治决策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这就使得人民要求以特定的社团组织方式向政治权力表达自己的特定利益和要求,进而通过政治权力实现人民的利益; 从政治权利的作用来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实际上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的组织体现。

3. 国家的社会职能

【答案】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4.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5. 行政机关立法参与权

【答案】立法参与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利。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把立法权赋予议会,但政府一般都有权参与立法程序,由此构成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创议权,包括创议修改宪法和制定普通法律,这种创议可以是直接提出宪法修正案和法律的草案。如上所述,只有在议会制国家和半总统制国家,政府才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而在总统制的美国,总统和政府所拟定的法律草案,必须以议员的名义在议会提出,总统的立法参与权表现为指导立法,即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及各种专门咨文的形式提出立法纲领和计划。二是对法律的否决权,这项权力是在公布法律的程序中体现的。如美国总统如不赞成某

项法律,可以将否决意见书连同法案一起退回国会,但此种否决如果被国会两院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法律仍可生效。法国总统作为政府总政策的最高决策人,也可以将法律退给议会重新审议。

6. 体制外政党

【答案】外生党即从体制外产生的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

二、简答下列各题题

7. 简述白然经济条件下政治管理的特点。

【答案】自然经济条件下政治管理的特点:

(1)具有父权管理特色

在自然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基础上,人们的血亲关系中的父权关系,在父权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族权、夫权和神权成为政治权力的社会和精神基础。政治权力关系成为家庭父权关系的社会体现。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管理中,政治权力的执掌者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等成为政治生活中的父母,而社会成员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子民。国家被视为政治权力掌握者的私人财产,由此形成“家天下”的统治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治权力世袭制和长子继承制。

(2)具有高度集权性

在家天下的管理方式下,政治权力定于一尊,因此,政治管理主体单一而高度集权,对于社会管理事务,皇帝乾纲独断,具有至上和绝对的权力。这样的集中权力体系,使得政治管理具有全能管理的特点。一方面,政治管理集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功能于一体; 另一方面,政治管理全面介入社会生活。

(3)以血亲关系基础上的伦理规则为管理依据

由于自然经济的社会联系纽带是自然血亲关系及其演变的社会关系,而血亲关系是由社会道德和伦理关系为纽带来维系和调节的,所以,在此基础上的政治管理以这种伦理道德准则作为管理准则,从而使得社会政治道德化、社会道德政治化。

(4)具有强烈的人治特点

政治管理的父权管理特色、集权模式和伦理依据,决定了政治管理具有人治的强烈色彩。特定政治权力执掌者以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管理,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和要求作为政治管理和运行的规则。因此,政治权力执掌者的意志即成为政治管理的意志,管理活动以权力执掌者的意志为出发点和决策根据,以权力执掌者的意志变化为转移。

(5)以单一的直接行政方式进行

由于政治权力作用范围覆盖全社会,所以,政治权力无以通过社会中间机制作用进行管理,从而使得政治管理只能以简单的行政命令方式进行。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和制度,不过是从属于行政命令的工具。

8. 政治关系的决定因素。

【答案】政治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1)政治关系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关系:

①政治关系中首要的和基本的,是利益关系,这是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②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了政治权力关系;

③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构成了政治权利关系。

(2)政治关系的决定因素:

①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社会经济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的利益关系,也决定了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

②社会阶层结构与力量对比。特定社会阶层结构和力量对比决定了国家政权的性质,由此也影响着政治权力关系与权利关系的形成发展。

9.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卞要有哪些代表性观点?

【答案】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相对应的一些对于政治的看法,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①中国儒家学说认为政治与道德是一体两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从道德到政治的内外统一逻辑。其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

②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国,提倡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

③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它从哲学思辨出发,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没有深刻地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①中国法家主张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应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韩非认为政治就是用权;

②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政治的目的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是玩弄权术;

③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主要指的是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但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同时,它仅从权力的意义上解释政治,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对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全面的。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