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儿童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以及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2)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怎样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2. 家庭社会工作
【答案】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可以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3. 微观社会工作行政
【答案】微观社会行政是指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4. 案主
【答案】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那些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5. 小组中心模式
【答案】小组中心模式由卓波提出。它认为在朋辈小组、志愿者小组中采用小组中心的模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在积极投入有共同利益与相互认同的小组经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责任,增进自我满足,从而促进社会功能。
二、简答题
6. 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和能够扮演怎样的专业角色?
【答案】医务社会工作者扮演多种角色,既有宏观层面的政策倡导与健康宣传教育,又有中观层面的社区健康和职业健康,还有微观层面的病人照顾等。
自医院社会工作诞生以来,医务社会工作者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扮演着越来越多的专业角色。由最初的家庭访问者和家庭调查者、医护人员的助手、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桥梁,转变为医院病人管理者、临床治疗师、医疗服务管理者、医疗服务组织者和健康宣传教育者,进而发展为健康照顾服务咨询者、疾病预防策划者、外展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整合者角色,特别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普及性健康促进运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倡导和服务提供者等角色。
在错综复杂的健康照顾处境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可能扮演宣传者、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决策者、代言人、健康照顾者、服务协调者、沟通交流者等多种多样的角色。
医务社会工作者应以哪种角色为主,各种角色之间如何转变过渡和相互联系,这要取决于具体的状况。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扮演的主要角色之一是处在目标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位置,这种“中间人”角色特别适合医务社会工作者,也对医务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7. 简述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
【答案】比斯台克在其1961年出版的《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他认为:
(1)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2)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
(3)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
(4)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
(5)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
(6)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
(7)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
(8)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
(9)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
(10)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
8. 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区别为:
(1)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来承担主要养老责任,实际上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抚养与赡养关系构成的网络,山家人、亲朋向老人提供非正式的家庭照顾。
(2)社区居家养老是按照。“属地养老”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社区自身所有的资源和条件的前提下,使需要得到照顾的老人尽可能在社区内接受照顾。其目的是帮助老年人体现出作为社区
成员的角色,尽可能地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中。需要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来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社区中能够幸福地生活。
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为:
(1)社区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的历史延伸。在养老责任上,由家庭成员延伸到整个社会身上; 在具体承担养老的社会责任的组织形式上,由家庭延伸到其他涉老的专业和非专业组织; 在制度建设上,把家庭养老的意识形态基础有文化价值观延伸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以法律作为这些制度的坚实基础; 在承担风险上,把单个家庭的保障风险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身上。
(2)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庭养老是一种非正规照顾,它一方面成本低廉,提供的服务快捷灵活,提供服务者又多为熟悉的邻里朋友,所以较容易为老人所接受; 另一方面,非正规照顾能增加社区的关怀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能培养社区成员守望相助的精神。而社区居家养老包含正规照顾,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
9. 简述个案会谈的技巧有哪些?
【答案】(1)沟通技巧
所谓沟通即是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它发生在一方向另一方发送信息时。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无时不与案主沟通,这需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比如同感、。
(2)关系技巧
关系是社会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如果工作者不能同案主建立起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帮助他。与案主建立和保持好的工作关系也需要技巧。它包括真诚和有同理心地回应的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的技巧,及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3)过程技巧
社会个案工作者是通过一个过程去帮助案主成长和改变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有不同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
①接案和约定技巧。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②评估技巧。它是指在会谈过程中收集与案主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③签订契约技巧。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④介入技巧。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⑤检讨及终结技巧。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