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财经大学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雇员援助计划

【答案】雇员援助计划是指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EAP 不仅仅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同时也是对管理层提供的福利。因为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员工心理援助专家可以为员工和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心理咨询、确认并解决问题,以创造一个有效、健康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员工的辅导,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帮助HR 处理员工关系的死角,削除可能影响员工绩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而增加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公司形象。帮助识别员工所关心的问题,井且给予解答,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同时影响到整个组织机构业绩目标的实现。

2. 价值链

【答案】价值链是指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

3. 战略业务单位

【答案】战略业务单元是公司中的一个单位,或者职能单元,它是以企业所服务的独立的产品、行业或市场为基础,由企业若干事业部或事业部的某些部分组成的战略组织。战略业务单位必须在公司总体目标和战略的约束下,执行自己的战略管理过程。在这个执行过程中其经营能力不是持续稳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能会得到加强,也可能会被削弱,这取决于公司的资源分配状况。

4. 持续性计划

【答案】持续性计划是指持续执行的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包括政策、规则和程序等。持续性计划是一种灾难恢复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说明某个机构如何应对可能的灾难。该计划应包括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将灾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使该组织能够持续发展,或迅速地恢复关键任务的执行能力。

5. 战略性变革

【答案】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如果组织决定进行业务收缩,就必须考虑如何剥离非关联业务; 如果组织决定进行战略扩张,就必须考虑购并的对象和方式,以及组织文化重构等问题。

6.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

(1)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7.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二、简答题

8. 有观点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请你从控制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阐释该观点的道理。

【答案】控制作为管理职能环节中的最后一环,是管理者知晓组织目标是否实现及没有实现的原因的惟一办法。

(1)控制作用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具体的方面:

①计划。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作为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控制活动提供了回到计划的关键联系。如果管理者不采取控制,就小知道行为是否朝着目标和计划前进,也不知道未来应采取什么行动。

②向员工授权。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提供信息并反馈员工的工作表现,这也减少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③保护工作场所。管理者应当进行恰当的计划活动,保护组织的员工、设备、数据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实施支持性的计划有助于减少灾难给商业的持续运作带来的影响。

(2)控制的重要地位:

①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保障。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通过控制工作,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容许范围的偏差时,则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

系统的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没有控制就很难保证每个计划的顺利执行,而如果各个计划都不能顺利执行,那组织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没有控制,计划目标就得不到保障。

②控制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手段。控制工作提供授予了权力的下属工作绩效的信息和反馈,因此管理者应该授权,同时管理者对下属的决策负有最终的责任。管理者通过授权,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来了解目标进行的状态,以此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那些重大决策,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使组织的结构也调整得非常有效。

③控制是使组织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在组织制定目标到目标实现这一时间段中,组织内部和周围环境会时不时地发生一些变化,如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政府的新法规的颁布实施,组织内部人员的变动等。这些不仅会阻止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要视情况的变化对目标本身进行修改。控制系统帮助管理者预测和确定这些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做出反应,从而使组织能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

④控制是管理创新的催化剂。在某些情况下,变化的内外环境会对组织提出新的要求。主管人员对现状不满,要改革、要创新、要开拓新局面。此时就势必要打破现状,即修改已定的计划,确定新的现实目标和管理控制标准,使之更先进、更合理,并且在其过程中对管理的手段、方式等进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是管理创新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控制对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没有控制,管理就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是有道理的。

9. 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答案】(1)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具体理解如下:

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 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

①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决策最优的原则是: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 ③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②最优决策条件不能满足的原因:①组织内外存在的很多因素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问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 ②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 ③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

(3)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