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0320管理学综合能力测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弹性福利计划
【答案】弹性福利计划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固定式福利的新员工福利制度,又称为“自助餐式的福利”,即员工可以从企业所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中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弹性福利制强调让员工依照自己的需求从企业所提供的福利项目中来选择组合属于自己的一套福利“套餐”。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专属的”福利组合。弹性福利制非常强调员工参与的过程,希望从别人的角度来了解他人的需要。但事实上,实施弹性福利制的企业,并不会让员工毫无限制地挑选福利措施,通常公司都会根据员工的薪水、年资或家眷等因素来设定每一个员工所拥有的福利限额。而在福利清单在所列出的福利项目都会附一个金额,员工只能在自己的限额内购买喜欢的福利。
2. 自我管理团队
【答案】(1)自我管理型团队的定义
自我管理型团队又称自我指导团队,一般由5到30名员工组成,这些员工拥有不同的技能,轮换工作,生产整个产品或提供整个服务,接管管理的任务,比如工作和假期安排、订购原材料、雇佣新成员等。到目前为止,数以百计的美国和加拿大公司都曾经设立过自我管理型团。自我管理型团队是工作团队的一种,保留了工作团队的基本性质,但运行模式方面增加了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领导的特征。
(2)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特征
①目标性; ②技能性; ③依赖性; ④自我管理性; ⑤自我学习性; ⑥自我领导性; ⑦自我负责性:⑧良好的沟通性。
3. 权变管理理论学派
【答案】权变管理理论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的一种管理学派。“权变”即权宜应变之意。权变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一切都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1)权变管理理论学派的思想
①权变理论认为,计划的制定必须首先分析环境和组织的重要变量,计划的形式要适合当时的情况,计划目标的模糊性和灵活性是有用的;
②在设计企业组织结构时,要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受外界影响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
③企业领导方式应随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与系统管理学派的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与系统管理学派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权变理论就是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系统观点为了解一切组织提供了普遍的模型,权变理论则承认每个组织的环境和组织内部各子系统都各有其特点,并为具体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3)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学派同经验学派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经验学派研究的重点是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是个别事例的具体解决办法,然后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卜作些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的重点在于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模型。
4. 目标效价
【答案】目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
5. 目标网络的内涵。
【答案】目标网络的内涵表现为以下四点:
(1)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如此等等。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
(2)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不仅执行各种规划要协调,而且完成这些规划在时间上也要协调。
(3)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有人研究得出结论,一家公司的一个部门似乎很容易制定完全适合于它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却在经营上与另一个部门的目标相矛盾。
(4)组织制定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6.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指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①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要求全部员工,无论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办公职员或一线工人,都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必须在市场调研、产品的选型、研究试验、设计、原料采购、制造、
检验、储运、销售、安装、使用和维修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
③全面的质量管理。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质量。全面的方法包括科学的管理方法、数理统计的方法、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行。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7. Z 理论
【答案】〔1)Z 理沦的来源Z 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 大内在比较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管理特点的不同和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基础之上,参照X 理论和Y 理论提出来的新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
(2)Z 理论的内容
Z 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其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
①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②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③实行个人负责制; ④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⑤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⑥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⑦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二、简答题
8. 请列出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型中的领导方式以及情境因素,并说明如何才能取得较好的领导效果。
【答案】(1)权变领导模型中的领导方式
菲德勒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存在,是由领导者之间在基本需求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因此,应当而且必须以此种需求结构来界定领导方式,这是菲德勒权变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菲德勒将领导方式(领导型态)归纳为两类,即“员工导向型”领导方式和“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
员工导向型领导方式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主要需要,而以完成任务之需要为辅; 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则以完成任务为其主要需求,而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之需求为辅。在这里,菲德勒将领导方式认定为领导者的一种人格特定,这种人格特质是一种具有持久性且不易改变之特征。无论何种领导方式均有利弊,十全十美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
(2)菲德勒领导方式的情境因素
菲德勒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他把影响领导者领导风格的环境因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职位权力。指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和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个方面所得到的支持程度,这一职位权力由领导者对下属所拥有的实有权力所决定。领导者拥有这种明确的职位权力时,则组织成员将会更顺从他的领导,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②任务结构。指工作任务明确程度和有关人员对工作任务的职责明确程度。当工作任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