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之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1986一一1991年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戈尔巴乔夫为了改变当时新闻界节目内容单调呆板的情况,在宣传方针和内容上作了重大调整。各个媒体竞相扩大报道范围,对社会的各种弊端公开揭露抨击,由于控制不力,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从统一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为苏共解体、苏联新闻事业瓦解埋下了伏笔。
(1)公开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原则的鼓励下,新闻界开始突破“禁区”,矛头直指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上存在吸毒、卖淫、走私等各种问题。
(2)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随着“公开性”向各领域的渗透,苏联新闻媒体从公开暴露社会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发展到组织人们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对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各报纷纷抨击斯大林和他领导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
(3)不同观点激烈交锋。改革以后,苏联媒体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不同党派的观点彼此碰撞,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者和纳粹分子,有的还鼓动民族分裂。
搞“毫无限制的公开性”,放弃党对新闻媒介的领导,允许私人、各党派团体和外国人办报,改变了党报的作用和内容。舆论界的这种状况加上西方某些新闻媒介对苏联的强大宣传攻势,使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急剧下降,助长了党内外反对派势力的发展,苏联的新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瓦解。
2. 《泰晤士报》初创阶段大受欢迎的原因。
【答案】《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创办者是约翰·沃尔特,史称沃尔特第一。《泰晤士报》在初创阶段便大受欢迎,原因如下:
(1)《泰晤士报》用新式机器印刷,售价两个半便士一份,比其他报纸要便宜半个便士; 而且沃尔特第一注重广告的发行,《泰晤士报》的头版,经常刊登各种分类广告,使得这份报纸一开始便具有某种浓厚的商业气质。
(2)在编辑方针方面,商人出身的沃尔特第一也有自己的理念。他重视商业性信息。《泰晤士报》上刊登的关于航运和商业方面的消息比其他报纸都要多,而政治、文化方面的消息却比较少。沃尔特第一坚持认为,只有迅速、全面地刊登时代的各种情报,并作公正详细的报道,《泰晤士报》才能赚到大钱。
(3)由于英国政府对报纸实行f 一分严格周密的控制,为了使报纸能够生存下去,沃尔特第一每年也接受政府的秘密津贴,《泰晤士报》在政治上支持政府。不过,处于报刊声誉等多方面的
考虑,沃尔特第一有些时候也敢于直言,顶撞官方,刊登一些犯禁的新闻来迎合公众趣味。
(4)沃尔特第一善于学习和创新。他特别重视通过刊登“独家新闻”来建立报纸信誉,扩人销路。
3.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以及围绕着职业意识的一套新闻传播专业的操作要求。包括:
(1)专业(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2)职业规范意识和评价标准。
(3)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4)严格、客观的专业资格的认可制度。形式上,我国的传媒都有专业资格的认可程序,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编辑有职称,初级、中级、副高、正高; 但在专业资格认可的过程中,行政力量的影响很大,专业标准很难把握。
(5)专业内部的自律。自律的对立面是他律,如果新闻业不能通过组织或行业规范指导约束自身行为,就会被行政力量介入,因此自律对于新闻业的自由发展非常重要。现在,我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有规范没人执行。
(6)专业精神的范例。专业主义倡导的专业精神范例不是组织的产物,而是自发产生的,它应该存在于每位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心中,不是外在的东西。
此外,要求记者形成专业意识,需要形成这种意识的条件,及责任、权利、利益统一,准确落实,使传媒各种职能或身份的人充分到位,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分开。
4. 苏联报业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试对它的功过利弊进行评析。
【答案】(1)苏联报业体制的基本特点
①报刊媒介全部国有。所有报刊机构全都是国家事业单位,设备由国家置办,经费由国家供给,人员为国家编制,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作。民间团体或公民个人均不得办报。
②报刊管理高度集权。国家没有新闻法规,党的决议便是法律。政府不设新闻管理部门,所有报刊媒介都由党委(宣传部)管理。党委确定业务方针,下达宣传要求,配备干部人选,审批工作计划,监督贯彻执行。州以上报纸主编由中央任免,州以下报纸主编由其上一级的党委任免。为了确保报刊宣传与党的立场一致,还制定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检查机构是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直属部长会议领导的国家保密局,该机构负责对出版物进行预审。
③报刊功能只重宣传。传播新闻信息本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但是,苏联报刊固守革命时期和战争年代的习惯,把宣传功能置于信息功能之上,新闻的选择完全服从宣传鼓动的目的,信息的传播取决于执政当局的政治需要。报刊的其他功能也都被淡化,中央一级报刊一般不登广告。
④信息来源十分单一。公众的信息来源只有官方渠道,群众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都由官方决定。官方则通过国家通讯社或中央党报调控,国内外重大新闻由国家通讯社统一发布,各地报纸照登不误。政府对外来的信息采取封锁政策,对国外广播进行大功率干扰,限制了苏联人民与
外部世界的信息联系。
⑤报刊言论高度统一。《真理报》的言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其他各报在言论上均仿效《真理报》并与它保持一致。苏共中央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现了舆论一律。
(2)对该体制利弊的评析
苏联报业的这种体制,具有集中、统一、封闭的特征。这实际上也是苏联整个新闻业的体制特征。在十月革命前后和战争年代,这种体制是必要的,也曾发挥过l 一分积极的作用,因为它便于党中央实现对各级组织的集中领导和指挥,便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迅速化为群众的行动。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它的弊端就日益显露出来。历史表明,这种体制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对于苏联人民行使参政议政和舆论监督的权利,对于整个社会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的正常运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5. 谈谈甘地的新闻思想。
【答案】甘地在他的斗争生涯中创办或主持了多家报刊,如《印度舆论》、《青年印度》、《哈里詹斯》等。他在新闻理论方面有很多独特见解,可归纳如下几点:
(1)报纸的功能
①反映公众对问题的看法;
②唤起人民的值得向往的情绪;
③揭发缺点。
(2)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在报纸上面不应有审判官。他说:“谁应是审判官? 有用的,无用的,善的,恶的都继续共存。人们必须对它们做出选择。”
(3)报纸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但也可能是破坏性力量
他说:“如果运用不好,它像一股洪水,淹没农村,毁坏庄稼。一支失控的笔只能造成破坏。”因此他主张对报刊实行内部控制。这种“内部控制论”比美国的“社会责任论”早提出二十多年。
(4)与持不同意见者进行公开论战是不明智的
他说:“我是乐观主义者,我不和反对者论战。我的刊物给反对者的篇幅和给改革者的篇幅一样多。”“如果改革者有耐心,今天的反对者到明天将变成改革者。”
(5)广告过多会影响报纸的独立性
因此他主张严格限制广告在报纸篇幅中的比例。
6.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的发展有哪些共同的规律?
【答案】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国情不司,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