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703语言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2.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这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3.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4. 世界语

【答案】世界语是指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l887年创造的以世界通用为目的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美语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字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词根可以自由地复合成词; 派生词的构成可利用一套丰富的前后缀,方便灵活。世界语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但是,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

二、简答题

5. 词义引申大体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换喻引申和隐喻引申有什么不同? 试举例说明。

【答案】隐喻和换喻是引申的两种类型,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隐喻引申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例如,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鹰乃学习”(《礼记·月令》),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就是“学了要按时反复温习”。这是因为“复习”“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和反复地飞有相类似的地方。“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英语的“eye ”也有同样的引申)。

(2)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日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英语的“pen ”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 增加了“笔”的意思。“China ”,是“中国”的意思,由于瓷器是中国出的,因而可以用“china ”,指瓷器。法语“bureau ”的意义是“毛布”,后来指铺毛布的“办公桌”,进一步指有“办公桌”的“办公室”,最后又指办公的机构“厅”“局”。

6. 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

【答案】(1)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音位互补原则是在音位归纳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音位的互补关系是指处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素之间的关系,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

(2)举例分析

例如普诵话的/a/可出现在以下不同的字音中:

①“哀、安、冤”中的韵腹由于受了靠前的韵尾的影响,实际读音是前低元音[a];

②“烟”中的韵腹由于受到韵头和韵尾的双重影响,实际读音舌位不但靠前,而且升高了,是一个前半低元音;

;

。 ③“啊、压”等没有韵尾,韵腹实际读音舌位居央,是一个央低元音④“熬、昂”等的韵腹,由于受靠后的韵尾的影响,它的实际读音是一个后低元音

可见,/a/由于出现的语音环境(条件)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实际读音也不大相同。但是,这些不同的读音,当地人听起来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a/

的音位变体

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

三、论述题

7. 双语和双方言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答案】(1)双语和双力一言的产生

(2)双语和双方言现象的发展趋势

①两种语言演变成为一种通用语言

随着两个社会或民族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双语和双方言的现象只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

现。这一现象继续向前发展,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会减少,相似处会逐渐变多,最后,会逐渐演化成一种通用的语言。

②两种语言相互疏远

如果一段时间里,两个社会和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语言的接触的机会也会减少,两种语言之间的趋同演变就会降低。

③两种语言中优势语言替代另一种语言

如果两个相互接触的社会在发展上有差别,人口上有差异,那么优势语言就会取代弱势社会的语言,成为两个民族的共同语。

④一直保存着双语和双方言现象

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一直处于均衡的接触中,则两种语言的共同使用的局面一直保持着,双语现象一直保留。

四、分析题

8. 根据下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和英语语料回答问题:

①季公富于周公。②他比我富有。③我勇汝。④He is richer than me.

(1)比较句有哪些要素?

(2)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方言和英语比较句有哪些不同?

(3)这种不同反映了语言发展的什么特点?

【答案】(1)比较句的要素包括; 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点、比较词和比较值等。

(2)①从比较句要素的隐现情况看,比较主体、比较客体和比较点一定出现; 而比较词和比较值在有的语言或方言中并不出现。如方言中没有比较词。

②古代汉语和英语比较句句式是“比较主体+比较点+比较词十比较客体”; 现代汉语比较句句式为“比较主体+比较词+比较客体+比较点”; 而在方言中,句式是“比较主体+比较点+比较客体”。

③汉语主要是通过比较点和比较词表达比较概念,而英语主要依靠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表达比较概念。

(3)反映了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表达比较概念时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点、比较词都会出现,这表明语言发展是渐变的; 但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比较句的比较点移到了比较客体的后面,而方言中却只是隐去了比较词,这表明语言发展是不平衡的。

9. 从句法语义角度分析“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的异同。

【答案】(1)句法研究的是句子的个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句法关系就是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

这两个句子在句法关系上的不同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