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隋陆法言编定《____》,宋陈彭年增广修订为《____》,其书206韵,按____四声分卷。

【答案】《切韵》;《广韵》;平、上、去、入

【解析】《切韵》系隋代陆法言著,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己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广韵》共分4卷,平声1卷,上、去、入声各1卷。分206韵,包括平声57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2.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中的“再”的意思是___。

【答案】两次

【解析】再:再一次,两次。

3. 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的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是___。

【答案】《经传释词》

【解析】《经传释词》是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出版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全书共解释虚词160个,编排次序是按照古声母的顺序排列的。这本书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的材料,分析排比,作出了许多精彩的结论,纠正了前人的失误。但是在虚词的通常用法上,却谈得很少。

4. 双声指两个字的____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____相同。

【答案】声母;韵母

【解析】双声、叠韵是汉语音韵学的两个重要术语。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这两个字一般都组合成双音词。例如:“仿佛”两个字的声母都是“f ”。“颠倒”两个字的声母都是“d ”。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这两个字一般也都组合成双音词。例如:“从容”这两个字同属“ong 韵。“披靡”(

)两个字同属“i ”韵。

二、分析题

5. 请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法。

(1)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2)大宛闻漠之饶才,欲通不得,见蹇,喜,问欲何之。

(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1)两个分句都是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会将宾语提前至谓语前,并紧跟宾语会有“之”或“是”来复指宾语。

(2)“何之”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需置于谓语之前。

(3)“岁不我与”宾语前置。古代汉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需要前置于谓语之前。

(4)“若属皆且为所虏”为省略句,完整的句子应为“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6. 分析下列各組繁簡字在古書中的意義和用法有何異同。

(1)餘、余

(2)才、纔

(3)醜、丑

(4)谷、穀

(5)麵、面

【答案】(1)餘:饶也。从食余声。余:语之舒也。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在于:“餘”常用作地名、国名等等,而“余”常用作第一声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

(2)才:才能; 能力。纔:方,始; 仅仅。

二者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才”多作名词,而“纔”则主要作副词使用。

(3)醜:丑陋,厌恶。丑:在古代汉语中一般作地支使用。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醜”和“丑”是两个字,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4)谷: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穀: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各自指代对象不一样,故而用法也有很大区别。

(5)麵: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面:脸; 面见,面对。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麵”单纯地指面粉。而“面”用法多样,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还可以作副词使用。

7. 请说明带下划线的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或作用。

(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漢書•稣武傳》)

(2)項王曰:“赐之彘肩。”則舆之一生彘肩。(史記•項羽本紀)

(3)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左傅·僖公四年》)

(4)王曰:“善哉!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5)子豈識之? 然子病矣。(《左傳·成公二年》)

(6)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粼國也。(《孟子·梁惠王上》)

(7)曹操之眾遠来疲乏……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资治通鑒·漢紀五十七》)

【答案】(1)以:时间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的时候”。

(2)则:于是。连词,表顺承。

(3)以: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把”。

(4)然:虽然:虽然这样。转折连词。

(5)然:然:然而,但是。转折连词。

(6)於:于,介词。略等于现代的“比”,一般用于描写句。

(7)之: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8. 寫出加下划线的字對應的今字或正字。

(1)趟盾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2)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

(3)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4)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5)乃使人興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

【答案】(1)“竟”一一“境”,边境。

(2)“责”一一“债”,债务。

(3)“辟”一一“僻”,僻邪。

(4)“属”一一“嘱”,告诉。

(5)“谕”一一“喻”,告知,使明白。

9. 仔细阅读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分析这首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旁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

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答案】(1)内容

本词写于作者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全词咏柳,是作者少有的婉约词作,也是北宋时期咏物的名篇。①上闺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a.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