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886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看待社会发展中个人的作用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活动的主体,但并不因此抹杀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要正确地处理历史活动中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科学地理解普通个人、历史人物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个人及其历史作用的一般原理

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不否认个人的历史作用,强调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主要表现在:

a. 个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制约;

b. 社会规定了不同个人有着不同社会关系的差异性;

c. 个人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制约个人活动的社会关系不同,个人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也各不相同。

③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活动受制约的情况是不同的。

(2)普通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普通个人是指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不大或不显著的个人。唯物史观客观地评价了普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石出性作用。

①普通个人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虽然是历史上的无名英雄,但没有他们的基础性的活动,任何伟大的历史事业、任何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②普通个人为历史输送杰出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3)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指历史上在社会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并留下个人意志的印记的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等。他们的作用表现在:

①推动或阻碍历史进程

从性质上来说,历史人物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推动或阻碍历史进程两种,并据此将历史人物区分为进步人物或反动人物、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前者顺应历史发展的前进趋势,并以其活动推动历史进步; 后者则代表历史前进趋势的反面,并以其活动阻碍历史进步。

②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

从影响程度上来说,历史人物能够使历史的进程加速,也能够使这一进程缓慢。一般来说,力图推动历史人物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和进步的,从而使历史进程得以加速; 而力图阻碍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和反动的,从而使历史的发展进程延缓。

③局部改变历史进程的面貌

从历史人物所起作用的结果来说,由于他们以其独特的个人活动来影响、号召和领导一定的历史活动,所以他们往往能赋予历史事件以独特的色彩,局部地改变历史进程的面貌。

(4)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杰出人物是代表先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历史人物。历史唯物主义在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承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发起和探索作用

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活动的自觉发起者和探索者。他们能够较早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前进趋势和意愿提出推动历史前进的任务。

②组织和领导作用

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杰出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作为领袖人物,会以自己特殊的才能和毅力去宣传鼓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领导群众去实现一定的历史任务。

③表率和示范作用

在历史的前进运动中,由于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任务往往是前无古人的,所以杰出人物在发起这样的历史任务时,不仅要创造性地进行组织和领导,而且还要起表率和示范作用。通常所谓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就是由他们在这样的事业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中个人的作用是巨大的。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推动的,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发展史。人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实践的中介

【答案】实践的中介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必须借助的各种形式的工具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工具是适应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就实物构成来看,实践的工具可以分成两类:

(1)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从手工工具、畜力到机器系统和动力系统,都属于这种实践工具。这一部分实践工具的共同特点,是强化了人的某一方面的体力,放大了人的某一方面的功能,从而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和导体而发挥作用。

(2)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下具系统。

从传统的望远镜、显微镜到现代的自动探测器、遥感装置,从机械计算器到电子计算机系统等,属于这类实践工具。这一类工具是人的感官和大脑的放大,对它们的使用突破了人的感官和大脑的自然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主体接收、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评述

作为实践活动的工具系统并不是互相外在的,而是在人类实践中互相交织,共同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中介系统。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客体为基本框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3. 如何理解意识在其源泉和内容上的客观性?

【答案】意识在其源泉和内容上的客观性包括三个方面:

(1)意识的内容就其实质来说,是指包括社会实践在内的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所以,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而就其反映的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

(2)虽然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3)虽然个体意识之间有着差别性,但产生的根源却是客观的,这种差别性的原因,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形成的。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归根到底都可以从物质生活过程中得到说明。

(4)意识的任何创造性反映,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象,归根到底也是对十客观对象的反映。

4.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是能动的反映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十分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认识主体理解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把客体理解为既是认识对象又是实践对象,认为实践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主体为了改造客体才去认识客体,而且只有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才能认识客体。这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揭示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认为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认为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贯穿着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真理与谬误、绝对与相对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由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是科学的认识论。

5.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现在两个方面:

(1)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人在实践活动中接触事物的现象,并通过思维活动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透过个别把握一般、透过偶然掌握必然,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就人类认识的总体而言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肯定实践认识的来源,并不排斥接受间接经验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